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张车伟:打造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夯实共同富裕的动力基础

发布时间:2022-02-17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编者按】近日,省委召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大会,总结盘点前一阶段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总体进展情况,部署推进2022年重点任务。会议指出,2022年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机制创新年、改革探索年、成果展示年,浙江将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自今日起,本报开设《共同富裕集智汇》栏目,围绕如何打造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扩中提低、山区26县整体跨越式发展等十大标志性成果,刊登相关专家理论文章,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言献策。本期关注打造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收入分配如何扩中提低两大主题。

夯实共同富裕的动力基础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只有不断创造越来越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共同富裕的动力基础才会更加坚实。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有利于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培训服务、注重权益保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努力提升就业质量,着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切实防范和有效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动力基础。

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在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产业;在实现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过程中,培育就业新增长极,推动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在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定岗位、扩大就业。

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实现高质量就业。要完善包括机会公平在内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实现高质量就业,要提高劳动者的本领。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和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累人力资本,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动力来源。

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促进就业机会公平,实现高质量就业。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人共享成果,人人共享出彩的机会。倘若连公平就业的机会都没有,人生出彩或许就会沦为空谈,中国梦的实现就会遇到阻碍。要大力支持服务业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就业机会公平的实现。

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建立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及合理增长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根据经济发展、物价变动等因素,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研究发布部分行业最低工资标准。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和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逐步解决一些行业企业职工工资过低的问题。落实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研究出台劳务派遣规定等配套规章,严格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依法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权利。

创造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治理就业的隐形门槛。完善税费减免和公益性岗位、岗位培训、社会保险、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完善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在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创业是就业之源,灵活就业是就业的重要渠道,对于稳定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要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持续推动多渠道灵活就业。鼓励个体经营,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强化对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服务、劳动权益和基本生活的保障。

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要推进基本服务均等化,提升城乡公共服务能力,打破体制、部门、地域等限制,使劳动者不论来自何方、去哪里就业和创业,都能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推进重点群体服务精准化,根据不同劳动者的自身条件和服务需求,构建精准识别、精细分类、专业指导的服务模式,提供个性化服务措施和解决方案。

作者:张车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