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经济权力生成思想的唯物史观解读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项目类别: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批准号:16CKS054
所在学科:马列·科社
项目负责人及单位:杨俊(中共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进行时间:2016.07-2022.08
最终成果:《经济权力生成思想的唯物史观解读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代表性论文:
1. 《马克思资本权力学说与深层治理生态危机之道》,《青海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3期论点摘编)。
2. 《<资本论>:经济权力的来源与结构的理论》,《北方论丛》201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8年第4期全文转载)。
3. 《人工智能发展的资本逻辑及其规制》,《经济学家》2018年第8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8年第6期观点摘编)。
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一)主要内容
经济权力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的基本范畴。据统计,马克思、恩格斯在经典文本中直接使用“经济权力”范畴的表述不少于6次;经济权力生成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资本论》1-3卷中,马克思至少有30处直接提及商品、货币与资本是一种“社会权力”的思想,一部《资本论》即资本为核心的经济权力生成理论。这一基本范畴与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区别所在,而前苏联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科书体系则长期以来对这一基本范畴与基本原理存在缺失。当前,国内在马列·科社学科领域直接以“经济权力”为项目名称而立项的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以及省社科项目几乎是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正是基于此,本课题研究扎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立足于唯物史观的思想基石,以强烈的问题意识为导向,坚持实践生成的过程分析法、具体总体的结构分析法、纵横交错的综合分析法,对研究对象——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的基本内容重新激活与唤醒,进而在科学解答“三重未解之谜”的过程中彰显本课题研究的当代意义。那么,其整体逻辑从“前提批判”、“本体溯源”、“结构决定”、“历史演化”与“现实表达”五重不同视角对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经济权力生成的科学认识应当是这五种不同侧面的总和。
(二)重要观点
开篇内容为“导论 当代‘三重未解之谜’的追问与经济权力生成思想的出场”。一切科学研究总是从问题开始。为此,我们从历史、现实与理论的三重维度梳理并提炼出三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最终首尾一致的基本问题——当代“三重未解之谜”:一是“历史之谜”——“决定人类历史兴衰起伏的‘斯芬克斯之谜’如何解答”?二是“现实之谜”——“当代社会怎样破解现代性繁荣与危机的‘二律背反’”?三是“理论之谜”——“经济权力生成思想迷宫的‘阿里阿德涅之线’是什么”?
第一章的主题词是“前提批判”,探讨“经济权力范畴与经济学的哲学基因”这一主题。只有对经济学的哲学基因进行前提批判,才能深刻理解经济权力范畴,才能达到真正有原则的高度批判:以旧哲学基因(特别是形而上学的旧唯物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是以物质财富的生产与增长为轴心的科学;以新哲学基因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以支配物质财富的经济权力为轴心的科学。经济权力的核心范畴不仅作为原点支撑起整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大厦,更深层次体现出它对西方经济学核心范畴的解释力与说服力。通过确立新世界观的“生成”范畴,革命性地发现并科学阐释“经济权力”范畴的基本内涵具有生长性、基本类型具有多维性、基本特征具有双面性。
第二章的主题词是“本体溯源”,探讨“经济权力的诞生与劳动价值的创造”这一主题。马克思主义在批判权力起源的传统解释的基础上,通过解剖“市民社会”,以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旧劳动价值论作为桥梁与中介,发现了科学劳动价值论,即劳动价值的创造才是经济权力诞生的真正发源地与秘密,它来源于从具体劳动到抽象劳动的二重性,其本质即劳动产品所负载的人对人的权力——经济权力。在这里,劳动即整个社会存在的本体,是社会存在本体论的核心与基础。而经济权力又不断地支配他人劳动生成着新的经济权力,由此循环往复,劳动价值就是经济权力的深层本体论,劳动价值的创造成为经济权力不断诞生的现实起点,即“我们劳动故经济权力在”。
第三章的主题词是“结构决定”,探讨“经济权力的运行与社会结构的营造”这一主题。对于权力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决定论是具体总体的结构决定论,即跳出经济权力本身,将其置于与生产力、政治权力、精神权力等各种力量相互作用乃至整个社会结构的有机过程之中。于是,在结构决定的总体视野中,以主体力量结构作为中介,客观的经济权力结构具体总体的辩证决定社会结构:一方面,经济权力的运行不断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政治权力与精神权力,由此在自身运行的同时决定着整个社会结构的营造;另一方面,社会结构中的各种力量又推动着经济权力的不断运行。在此基础上从而折射并营造出经济权力自身的结构,由此,经济权力的本质力量通过各种具体的权力形态表现为经济结构从而生成整个社会结构生动丰富与纷繁复杂的各种权力现象。
第四章的主题词是“历史演化”,探讨“经济权力的嬗变与人类历史的进程”这一主题。经济权力是一种具体展开的历史性存在,它与社会结构的内在矛盾不仅呈现出自身形态的不断嬗变,而且也在营造社会结构的过程中支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从而由此勾勒出整个社会面貌的纵断面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古代社会的经济权力是混沌的共同体权力,其力量和职能必须紧密与“权力共同体”中的政治权力与精神权力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权力——资本权力是独立的普遍权力,是“市民社会”支配一切经济权力的“普照之光”;作为经济统治权的延伸与深化,资本权力实现了纵向的向前扩张、横向的向外扩张与总体的深度殖民三大场域转向;在资本权力的文明化趋势与内在自反性的相互矛盾中,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权力将终结资本权力的历史命运,实现劳动者联合起来的真正自由的劳动。
第五章的主题词是“现实表达”,探讨“经济权力的重塑与当代社会的现实”这一主题。经济权力生成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中全面地“表达”为现实性实践——当代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的经济权力生成实践,这将彻底实现经济权力的重塑。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权力生成的新变化形成了新的矛盾并不断激化又产生维护霸权的经济战:科技战、贸易战、金融战。在立足当代中国经济权力生成与发展的百年实践基础上,抓住生产、分配、调节与开放等关键领域的重大现实挑战,当代中国经济权力发展与治理从核心理念到力量保证、从实现路径到达成目标提出应对战略。
最后的收尾内容为“结语 经济权力生成思想的当代意义:‘三重未解之谜’
的科学解答”。一是,通过阐释经济权力的诞生与运行过程,科学解答了“经济权力生成思想迷宫的‘阿里阿德涅之线’是什么”这个当代“理论之谜”;二是,通过阐释经济权力的进化与异化过程,科学解答了“决定人类历史兴衰起伏的‘斯芬克斯之谜’如何解答”这个当代“历史之谜”,而共产主义则是这个“历史之谜”在实践中的真正解决;三是,通过阐释经济权力的发展与治理过程,科学解答了“当代社会怎样破解现代性繁荣与危机的‘二律背反’”这个当代“现实之谜”。
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一)学术价值:发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积极意义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建设的积极意义。通过重新嵌入“经济权力生成”的视角,笔者认为唯物史观的“物质”概念,是指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实践活动及其产生的支配人们社会劳动的经济关系力量——经济权力,其“历史”概念是指经济权力嬗变过程中进化与异化两种运动的根本矛盾所决定的人类历史进程。由此,唯物史观可进一步理解为经济权力为基础的各种权力之间交互作用支配人类历史进程的“权力史观”(当然,这种“权力史观”只是唯物史观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建立在“生产劳动”史观的基础上)。
二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建设的积极意义。例如,在前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体系中完全不提《资本论》1-3卷中所包含的关于经济权力生成的丰富思想,更谈不上能够科学解剖资本主义经济现象背后各种社会力量分割劳动价值以支配社会劳动的巨大经济权力体系。马克思的经济学不是单纯的经济学,它之所以是“政治”的经济学,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社会经济活动具有“政治性”——“权力性质”,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支配物质财富的经济权力生成规律的科学,本质上是各种经济力量乃至其他社会力量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权力结构体系,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学”。
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积极意义。例如,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认为,正是资本权力自身内在矛盾及其历史运动通过扬弃自身对内在否定的“否定之否定”,才最终达到科学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目的。由此,资本权力的最高顶点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不断诞生的起点。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就体现在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权力的内在矛盾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也就体现在新生的社会主义何以能够自觉地在克服资本力量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得以逐步走向强大与成熟。
四是有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权力学”的构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财产特权”、“政治统治权和精神主导权”,即经济权力、政治权力与精神权力是阶级社会里权力关系的三种基本形式。长期以来,这三大权力问题的研究还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态。时至今日,学界依然期待与呼唤着能够写出一本《马克思主义权力学》。那么,何为“马克思主义权力学”?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权力学”?这都是需要我们拷问的。而本课题的主题通过研究经济权力生成思想,这就为丰富政治权力研究与拓展精神权力研究打下基础与创造前提,同时本课题成果已经触及到经济权力对政治权力与精神权力的不断转化,从而为“马克思主义权力学”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文献资源。
(二)社会价值:为当代社会构建经济权力的新型关系提供思想启迪
当代社会依然处于现代性繁荣与危机的“二律背反”之中并更加复杂化,同时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也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之中。要破解当代社会的“现实之谜”,并有力促进与加速“两个大局”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核心与关键在于从根本上构建一系列科学而合理的新型经济权力关系。而本课题成果结合经济权力生成的当代社会现实,论述了当代中国经济权力发展与治理的应对战略,包括核心理念、力量保证、实现路径与达成目标,展现出从理念到力量、从路径到目标的有机系统,这从学术的角度将为解决这一重大现实问题提供一定的思想启迪。也有助于人们无论是经济权力的支配者还是被支配者,在经济生活领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提供一定的思想启迪:人民性为根本与经济性为手段的相统一。
总之,在当代世界,从社会到国家,从企业到个人,无时无刻不处于以经济权力为基础的各种权力关系网络交织而成的体系之中。
科学研究具有人民性的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并转化为当代世界强大的现实物质力量,必将有利于夯实社会的经济基础,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能力,有利于我们每个人获得更多的经济自由与发展!
这必将是一个具有广阔理论前途与实践前景的研究领域!
项目负责人简介
杨俊,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当代现实问题与中外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及省规划重点、一般课题各1项,已在《哲学动态》《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学术论坛》《浙江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北方论丛》《经济学家》《海派经济学》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相关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共转载4篇。出版学术专著《马克思经济权力生成思想研究》,该书获全国党校系统优秀成果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