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浙江省社科联开展“社科学者千人宣讲、百人访谈”活动,组织广大社科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宣传新时代浙江发展重大标志性成果,在全省社科界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本期推出浙江省休闲学会会长刘慧梅文章《休闲助力美好生活的三种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提出全面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美好生活的现实化本身意味着休闲能够成为普遍的生活方式和实践,休闲学也就必然成为我们实现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理论指导。作为新时代中国美好生活构建的理论指导之一,休闲学必须回答“休闲与我国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关系”“休闲在美好生活构建中的价值”以及“休闲如何助力美好生活”这三个重要问题。
一、休闲与我国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美好生活是多层次生活需要、复合型生活内容和多元化生活状态的现实追求和向往所共同构成的。美好生活包含两个基本内涵:其一,美好生活是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的生活。过去的十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已经“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这表明我国的美好生活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基础物质保障,随着本世纪中叶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美好生活。其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好的生活方式理解为一种能够使人获得自由和发展的生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正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休闲同样具备人本、文化、经济和社会等多重属性。休闲与美好生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闲”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指出“‘闲’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的文明进步是并行发展的”。同时,“闲”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手段。为了满足人类丰富的休闲文化需求,多样化的休闲事业和休闲产业应运而生。这些休闲产业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促进了物质财富的生产,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提升了人们精神生活。其次,休闲意味着人们拥有更多的闲暇和自由时间。而自由时间正是马克思提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在更多的自由时间中,人们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也尊重和关切他人个性发展,人们彼此相互友爱,彼此互惠,相互增进每个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第三,休闲的根本特征是人们能够选择从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当人们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时,工作与休闲就融为一体。这正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美好生活的形象描述,即“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在马克思看来,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人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工作与休闲就融为一体,人人都进入了“自由王国”,这样就真正实现了美好生活。
二、休闲在美好生活构建中的价值是什么?
休闲是人民现实生活世界和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文明繁荣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全面发展自我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人走向自由之境界的“自由时间”保障,是人类生存生活状态的追求目标。休闲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密不可分,休闲有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富足、精神富有,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休闲与人民的生活品质,生存境界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满足和谐社会的构建。休闲带给人民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有助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人民生活满意度,提升人民幸福感。
休闲与人民身心健康直接相关,休闲能够缓解在现代功绩社会和消费社会压力下人民的身体疲劳,恢复人的体力精力,缓解心理压力与紧张倦怠情绪,促进人的心理和身体共同健康,有利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三、休闲助力美好生活的路径有哪些?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休闲主要从三种路径助力美好生活,即精神世界、生活方式、经济产业。休闲引导人民精神世界的解放和自由发展,关注人本真的价值与情感,实现自由意志和生命维度的突破,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放松,感受到心灵的慰藉和美,体验生命的张力和超越,继而遵循人之本心追求和建设美好生活。
休闲正在改变新时代人民的生存生活方式。休闲作为人民生活方式中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的生活满意度与舒适度,调整着人民对他们生活位置的感知。休闲使人民日常生活的内容和形式拥有更多的可能性和丰富性,并从中获得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满足,提升个体形象,塑造健全人格,回归审美体验,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如针对各年龄阶段人群的休闲教育,为避免现代人深陷于功绩社会、消费主义和文化工业等产生的休闲异化之中,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年人自我自由发展和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在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中休闲引导型的经济产业将越发凸显和壮大,以休闲为核心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正繁荣发展,休闲经济产业深入到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引导人民逐渐过上一种美好生活,满足人民精神物质双面需求。例如在休闲与文化旅游领域,休闲产业实施文旅扶贫、乡村休闲旅游等政策发展乡村,促进城乡平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刘慧梅 浙江省休闲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