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6日下午,纪念浙江大学开展徐霞客研究活动80周年座谈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这次会议由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和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共同举办。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潘俊国会长(主会场)和浙江大学杨树锋院士(视频)参加会议,汪传凯副会长、常务理事陈林、副秘书长张小宇、祝建国等在主会场参会,各市县(高校)及相关兄弟省市徐学组织参加视频会议,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金平斌教授主持。
杨树锋院士在线上做主旨学术报告
会上,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范今朝、历史学院教授陈健梅、博士研究生谢诗宜在主会场进行了学术交流,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单旭、江南大学教授邬秋龙在线上进行学术交流。尽管当前面临着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活动仍得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来举行,说明了大家对徐学研究的热情。
金平斌教授主持会议
会议分三个阶段。首先由杨树锋院士做主旨报告,杨院士介绍这次会议的背景与意义,肯定浙江大学在传承求是精神、弘扬霞客文化、坚持严谨办学、提高学术成果方面所做的工作,期望新时代的浙大师生学习继承竺可桢校长等浙大先驱研究徐霞客的执着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多学科共同参与,多视角全方位开展徐霞客研究,创造浙江大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高地。
会议第二阶段,范今朝等五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范今朝副教授介绍了80年前浙江大学史地学系及其相关机构与举办徐霞客纪念会这一段不平凡历史,总结了竺可桢、张其昀等浙大先哲在研究徐霞客文化中所作的贡献和取得的成果,让与会人员耳目一新,深受感染。单旭副院长交流了竺可桢与李约瑟的交往对徐学的推动作用,通过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使中国文化和大学教学走向世界,推动徐霞客文化进入地质地理研究领域,提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誉。江南大学教授邬秋龙回顾徐霞客成长过程,分析其父母亲和徐家族人对徐霞客产生的影响,得出徐霞客弃仕途而远游,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厚爱百姓、乐善好施的家国情怀与家庭、家族的思想精神熏陶分不开。浙大研究生谢诗宜分析了徐霞客宁海游线沿途的历史演化和徐霞客文化资源在宁海的开发利用情况,得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影响力和价值引导力,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是引导文旅融合发展的宝贵财富的结论。陈健梅教授为我们讲述《徐霞客游记》的历史地理学地位,从历史地理、区域地理、经济地理、民俗地理等六个方面分析游记的学术贡献。
潘俊国会长在主会场参加会议
在听取专家学者的学术交流发言后,省徐霞客研究会会长潘俊国作总结讲话。他高度肯定浙江大学作为徐霞客研究的先行地,为全省乃至全国开展徐霞客研究开辟了先河,奠定了基础,长期以来浙江大学高度重视徐学研究,大力传承霞客精神,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高地作用,切实担当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任务。潘俊国会长从浙江大学作为求是精神的发祥地、江南文化的传承地、中外文化的融合地三个方面分析了举办这次座谈会的背景,明确要求我省徐霞客研究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从三个方面守正创新:继承传统、进一步推进徐霞客研究,发扬学科优势、打造学术高地,转化学术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主会场参会人员合影
潘俊国会长提议,从今年起把每年12月20日定为全省徐霞客学术研究交流日。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各级徐霞客研究会都要策划开展相应的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全省徐霞客研究迈上新台阶。希望浙江大学带一个好头,继承发扬“求是”科学探索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开拓思路视野,把徐霞客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全省各级徐霞客研究组织都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勇挑重担的责任感,紧紧抓住学术研究这项主体工作,创造新的学术成果,以本领域的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实践,为全面推进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文化繁荣发展作出新业绩、创造新辉煌。
(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