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构筑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安全屏障

发布时间:2022-11-08

|

来源:之江策

浏览:

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新阶段,两种现代化模式的竞争、两种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较量,衍生出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与挑战。“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只有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清醒,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才能构筑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安全屏障。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干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风险挑战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纪疫情影响深远,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东升西降”发展趋势日益显现。先行国家长期以来标榜自身现代化模式是后发国家学习样板,是人类前进方向。然而,不少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式现代化却陷入发展困境,未能成功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21世纪以来,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内部社会问题凸显,世界乱象纷争有增无减,显示了西方式现代化的发展困境。相反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面对一枝独秀的中国式现代化全新图景,先行国家的不适应性以及强烈的焦虑感成为当前国际关系中的规律性现象。

为了彰显自身优势,先行国家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必然是全方位、高压式的。在经济领域,推行“本国优先”战略,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以阻滞我国的追赶进程,延缓中国的崛起速度。在政治领域,将中西方之间的差异看作“赞成专制体制者与赞成自由社会者”之间的对立,将自己的政治主张高度道德化,试图占领道德制高点和舆论高地,污名化中国的社会制度、现代化战略和内外政策,宣扬“中国威胁论”,抹黑中国形象,孤立、打压中国。以“非此即彼、非胜必败”的思维,夸大和泛化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竞争,将教育、人文、体育、知识产权,甚至疫情防控和疫苗都泛意识形态化,进行意识形态联盟对抗,恶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环境。

在国内,高水平、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加速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催生了复杂的利益格局,各社会阶层的不同利益诉求及冲突衍生出国家安全风险。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大国无内政”,各种国内社会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随时有可能演变为国际问题,意识形态斗争也会向国内传导,特别是网络和自媒体的发展为国内外错误思潮传播和颜色革命的策动提供了便捷。国内外敌对势力宣扬“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以“普世价值”剪裁中国道路和中国改革开放,抓住突发公共事件攻击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通过网络渗透、宗教传播、文化输出、举办隐形政治活动等,拉拢“亲西”分子,挑动网络论争,搞乱人心,妄图颠覆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以干扰、阻断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二、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构筑中国式现代化安全屏障的关键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十四亿人口整体迈向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风险挑战更需要一个高效权威的领导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关键所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立足国情,守正创新,坚持自立自强,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体制优势,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优势,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补足中国式现代化的短板弱项,“办好自己的事情”,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和改善民生,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更多发展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实力基础,将国家实力转化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能力,坚定同一切干扰破坏中国式现代化的外部力量进行斗争和较量,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就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到国家安全工作的各领域、各方面,旗帜鲜明讲政治,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发扬斗争精神,勇于同一切错误言行作斗争,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坚定斗争决心和信心。同时,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机制,改进领导方式,以更加科学的体制、机制和方式保证党的全面领导,使党始终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巨轮的掌舵者,成为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的主心骨。

三、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护航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指引与系统保障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专章论述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将国家安全摆在突出位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各类风险呈现出综合性和关联性特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层基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战略指引与系统保障。

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国家安全价值观。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国家因人民而存在,为人民而发展,保护人民安全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职责。相较于西方国家过度强调“陆权”“海权”等传统安全理论,中国更加强调国民安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维护国家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通盘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不变,维护人民安全、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

坚持以系统观念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为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构建更加系统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全面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应对处置各类安全事故风险,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的能力。加强新阶段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在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等领域提供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构筑中国式现代化安全屏障的人民防线。“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只有依靠人民,人民对国家安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国家安全的系统性力量的根本来源。要大力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宣传,让国家安全教育实现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国家安全中的主体作用,汇聚起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

作者:章秀英,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工业大学基地副主任

来源:之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