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持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22-11-08

|

来源:之江策

浏览:

勇立潮头书华彩,奋楫扬帆谋新篇。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吹响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持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终极价值目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时代应答,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

01 / 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为何高度统一

存在论和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两个重要维度。从存在论的角度理解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地从“现实生活过程”和“现实存在的人”出发,把握共同富裕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何以能够统一;从价值论的角度理解共同富裕,我们才能明晰共同富裕为了什么,即对于主体需要有何意义。

从物质基础考察人的实践活动、理解人的生活、把握人的本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根本旨趣。一方面,“存在”是指物质生活基础的构成。“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只有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才能真正地理解人的“存在”及其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存在”表征“现实的个人”的主体状态和需要诉求。在马克思看来,不理解“感性的人”及其“活动”是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更大程度地满足物质需要及其如何公正公平地实现这种物质需要,表达着“现实的个人”的需要诉求。“共同富裕”既作为我们生活物质条件改善的状态,也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和人追求更好生活的实践活动,必须从“存在”的视角和态度,关注每一个“现实的个人”。

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角度而言,共同富裕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追求。价值是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共同富裕以人的生存和生活需要的满足为基本价值评判。马克思指出:“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共同富裕的目标显然不仅仅是物质需要的满足状态,还有“安全”(尤其是免遭“被剥夺”)、“社会关怀”(尤其是公平正义的实现)、“权利尊重”(尤其是尊严和自由)、“社会价值实现”(奉献他人和社会)等。共同富裕的价值论指向,实质上就是“共同富裕为了什么”的追问。毋庸置疑,共同富裕是为了实现“美好生活”。所谓美好的生活,从个体生活实践而言是指满足个体性的“匮乏性需要”、“自主性需要”和“价值意义需要”的生活状态;从人作为社会性存在而言,美好生活必须从社会伦理的维度加以界定,即满足“互予性需要”。

“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从存在论角度出发,共同富裕应该关注作为主体的人的发展——即主体性如何提升,从价值论角度出发,共同富裕应该关注人的主体价值意识和精神的激发,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02 / 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高度统一

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是朝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进步过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是在不断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逐步得以实现的过程。要实现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统一,必须将二者的任务、要求、目标统一起来。

任务统一:将二者的任务统一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共同富裕之“促进”与人的全面发展之“促进”,既表明二者是“现在进行时”的任务,同时也表明现阶段二者统一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更长远更高的目标,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方面,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丰衣足食和共同富裕,这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其最终目标指向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另一方面,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理想状态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在现阶段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任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当代胜利,是对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终极目标的具体实践。

要求统一:将二者的要求统一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唯一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原则,将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坚持二者相互协调、相互统一,才能在新发展阶段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目标统一:将二者的目标统一于提升人的发展能力和社会发展成就。共同富裕的目标与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即提升人的发展能力和社会成就。从社会个体看,社会发展的目标就是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不断提升人的发展能力、持续向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美好状态迈进。从社会整体看,社会发展的目标不仅仅是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即实现社会发展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把握的一项重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为不断提升人的发展能力和社会发展成就夯实基础,才能实现“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价值理想和终极目标,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导向,我们所要建设的共同富裕的社会是否能够取得成功,最终评判就是看是否成功推动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03 /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持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持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其一,在共同富裕中推进教育均衡,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公平机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更重要的是要促进教育公平。共同富裕强调“共同”,是人通过“共建”而实现“共有”和“共享”。共同富裕不仅为教育均衡发展创造厚实优越的条件,也为缩小教育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区域差异提供强大支持,从而实现教育的区域均衡、结构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不仅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也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持续性空间,促进人的能力得到公平、全面地发展。

其二,在共同富裕中加速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别以推进全国范围内人的全面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系着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实现。在共同富裕中加速乡村振兴,就是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和根本任务。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别,是推进全国范围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发展战略。

其三,在共同富裕中优化社会治理,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设优良的社会空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正视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积极探寻矛盾纾解机制、更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设优良的社会空间。为此,坚持“公平正义”与“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坚持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宗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成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持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四是在共同富裕中弘扬社会新风尚,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在推动共同富裕的新时期,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培育好、引导好新民俗;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先进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这是“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的关键举措。

五是在共同富裕中繁荣文化事业,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文化精神滋养。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积极倡导“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并强调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文化繁荣有助于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人民群众提供积极上升的精神食粮,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六是在共同富裕中激发公民社会责任,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凝聚主体合力。“国之富者,在乎丰民”(《刍荛论》),而国富民强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实现共同富裕是全体公民的社会责任,需要广大民众共同追求、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激发和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主体力量。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我们有理由相信:只有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和持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既有现实之根,又闪耀未来之光!

作者简介:肖祥,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之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