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它的独特韵味。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光彩夺目,还是精神世界的审美源头,宋文化总让人感到意味深长。让我们跟着《夜听宋韵》,回眸两宋文明,品味文化精髓。
中国自然科学史把宋代称之为自然科学发展的黄金时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这三大发明自宋代产生发展传播到世界。正是在宋代,火药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并经阿拉伯国家传入欧洲,昭示了热兵器时代的到来。 严谨来说,宋代使用的“火药”是“黑火药”。说它是“药”,原因在于最初人们“研发”它的目的就是治病、驱邪;黑色是因为其中有木炭,且它的含量最高。史书中关于火药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中期,火药的“研发”者就是一心想要“炼”出长生不老药的道教炼丹术士们。不知何时,他们中的一位无意中把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在了一起,“炼”出了火灾,烧伤了自己。这种能起火的东西自然不能让人长生不老,很快就被道士们放弃了。 两宋时期,火药的“艺术价值”首先被发现,在宋代的杂技、木偶戏中,都运用了刚刚兴起的火药制品“爆仗”和“吐火”等,以烘托热闹神秘的气氛。宋人同时也以火药表演幻术,如喷出烟火云雾用来遁人、变物等,神奇迷离的效果与现代的烟花十分相近。 很快,军事家们也发现了这种新生事物在军事上的用途。不过,最开始火药并不是用来产生动力、推进弹丸的,而是利用它本来就有的易燃特点来放火。古代火攻,起初多用油脂草艾等物,黑火药发明后,宋人将其用作助燃剂,在战场中陆续出现了火球、火枪等当时领先世界的火攻武器。南宋时期,火药武器进一步革新,出现了喷气式火箭和近代枪炮的鼻祖——突火枪。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曾为岳飞部将的宋将李宝率领水军在陈家岛(今山东青岛附近)战役中,以火箭先发制人,金兵水师全军覆没。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运用火箭的战例。 突火枪的诞生在《宋史》中有明确的记载。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南宋朝廷正面临蒙古铁骑的冲击,坚守在抗蒙前线的寿春府将士总结实战经验,创新性地发明了“突火枪”。这种管形火器将巨竹筒作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也就是原始的子弹,点燃火药后,响声如炮,震耳欲聋,产生的气体推力能将子窠射出百米开外,这是古代对射击原理的首次应用。宋人发明的“突火枪”宣告了管形射击武器的正式诞生,被誉为“全世界第一种步枪”。 此后,火药武器开始在人类历史上大放异彩。在13世纪末,我国就发明了金属制造的火铳和火炮,黑火药在13世纪经阿拉伯国家传入欧洲后,在欧洲接连不断的战场上发展成为大型火炮的发射药和弹体炸药,拉开了人类向热武器时代过渡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