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视频
【编者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浙江在新发展阶段承担起在共同富裕方面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要使命。
如何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如何在奋力谱写“八八战略”新篇章中找准从省域层面推动共同富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浙江省社科联携手天目新闻,推出《社科专家共同富裕系列谈》栏目,邀请多位社会科学专家做客天目新闻演播厅,解读“共同富裕”浙江路径。
【专家简介】
鲁可荣,浙江省中国乡村社会史研究会会长,现任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村发展与乡村治理等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2020年获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发展中心、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研究成果”优秀成果奖。
【专家观点】
浙江农村经济发展居全国前列
浙江的乡村经济发展应该说在全国都是走在前列的,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浙江的农民收入持续三十多年来一直在全国的农民的纯收入当中,都是排在第一位的,这个主要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持续在实施乡村振兴的。尤其是自从“八八战略”以来,和更早一点的“千万工程”过程当中,特别注重挖掘乡村的资源整合资源,来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特色的经济道路,所以浙江的乡村经济,既有特色又有持续性地一个发展,所以在全国都是应该说能够居于前列的,所以浙江省也就成为了中国的乡村振兴的示范省。
关于这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这个课题,是我们长期在调研过程中,尤其是在浙江山区26县的调研过程中,发现随着浙江其他高质量共同富裕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但是在山区还是存在着很多农业农村发展方面的短板,尤其山区的农民想要进城,但是他进城之后,他的就业问题该怎么办,他的医疗包括小孩的教育问题该如何进行解决,我们听到很多村民的呼声和反映,所以我们就想开展这个方面课题的调研工作。
【主题演讲】
新时期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我省在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十四五”开局之年,浙江进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阶段。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尤其是在农业农村领域最为突出,具体体现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低收入农户收入稳定增长以及农村民生保障等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因此,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精神,要深刻理解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本质,坚持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短板弱项,着力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深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针对我省城乡一体化发展不充分的短板,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中,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村人口为重点,统筹整合城乡特色资源要素,畅通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扎实开展高质量的乡村建设行动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行动,科学规划布局城乡发展空间,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巩固提高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水平。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深入推进“两进两回”,努力打造全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乡村振兴示范省。
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推动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有效促进山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针对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和地区发展差距短板,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中,要进一步念好新时代“山海经”,进一步持续深度推进“山海协作”工程,把山海协作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大花园建设、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促进低收入百姓增收结合起来。要制定实施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方案,优化新阶段山区发展政策体系,坚持分类施策,全面推进跨山统筹发展。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多轮驱动,多方合作,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覆盖市、县、镇、村的“山海协作网”,超常规推动山区高水平发展,有效促进山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高质量“千万工程”建设
深化高质量“千万工程”建设,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新图景。深化“千万工程”、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内容。要以深化“千万工程”牵引新时代乡村建设,要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核心功能配套标准化建设,促使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覆盖所有行政村,建设万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以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为目标,在全省域范围内推进乡村新社区建设,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试点,迭代升级未来邻里、现代产业、公共服务、乡村文化、特色风貌、绿色低碳、乡村善治等场景,建成一批引领品质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示范性乡村新社区,形成农民共享现代文明生活的美好家园,绘就共同富裕大场景下新时代美丽乡村新图景。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新型乡村产业和高质量农村集体经济,铸牢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石。
针对我省乡村产业发展短板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要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新型高质量集体经济。统筹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现代乡村产业、“农业+”等协同发展,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农业全产业链,健全农业价值拓展实现机制,丰富发展新型乡村经济业态。大力实施强村惠民行动,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组建强村公司,深化“两进两回”,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行动,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长长效机制,强化村集体经济富民惠民功能,铸牢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石。
推进高质量民生保障改革
推进高质量“扩中”“提低”“兜底”改革,促进农民农村共享共同富裕成果。
深入实施以土地为重点的乡村集成改革,系统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率先探索农民权益价值实现机制,建立健全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以农业转移人口,以公平为基石,开展户籍、农村土地、公共服务、收入分配等体制机制综合集成改革,深入系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举措,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效促进低收入农户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要在深入实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中,有效促进低收入群体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发展好。完善城乡居民的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民生福祉工作,将相关社会保障政策更多地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促使全体农民在高质量共建共享发展中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打造高质量乡村精神文明高地
打造高质量乡村精神文明高地,加快实现农民农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农村深入民心。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实施乡风文明创建工程,厚植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文化氛围,打造高质量乡村精神文明高地。深入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创新文化走亲等文化惠民活动品牌,优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升乡村文明风貌,让乡村优秀文化“传下去”,让农民更有“精气神”,让乡村真正“活起来”,加快实现农民农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来源:天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