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以来,很少有一个词如同“故乡”一样,充满着那么多复杂而又情感色彩殊异的意象——
它是游子们眷恋的家乡,亦是劳动人民耕耘的热土,更是文人笔下肆意挥洒才情的诗意世界。
在浙江,悠悠文脉世代相传,经历千年风雨的古村落尚存不少,每一座都是一部装载厚重历史的典籍。它们既是千万百姓安身立命的家园,又承载着历史文化,一脉相传清正家风,不仅荫泽子孙后代,也深深影响了一个地方的发展和一个时代的进步。
有人说“中国传统文明之根在于乡土,中国未来之变其关键在于乡土”。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16年间,通过梳理浙江文明的传承脉络,挖掘浙江文化的深厚底蕴,丰富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打造“当代浙江学术”品牌。其中,古镇古村落系列研究早在工程启动伊始就作为历史文化专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获首批立项,一批研究成果也已出版问世。
而浙江的古镇古村落,很多都起源于宋代,像建德新叶村、武义俞源村、东阳卢宅村、缙云河阳村、宁波前童村、永嘉苍坡村、南浔荻港村、开化霞山村、永嘉枫林村、兰溪诸葛村……延续到今已达近千年之久,在近年不断保护开发中构成了独特的气质和品格,正重新焕发生机。
2021年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作出部署,要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特别是要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
怎么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发掘宋韵文化的精神价值,我们或许可以从这些千年古村落里寻找到一些遗迹:家与国的一体,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相依……
比如在浙中武义古村落里,就曾出土了《徐谓礼文书》这一全面反映南宋中后期政治史及相关领域的“宋代文书”,被专家视为“国家一级珍贵文物”,震惊世界。
浙江经济藏富于民,2020年全国百强县中,浙江就占有18席。浙江人经世致用、敢于实践的精神,其实也起源于宋代,南宋大儒吕祖谦开浙东学派之先声,与之后的陈亮的永康之学,叶适的永嘉之学等人的学术思想,强调义利并举,不把义和利对立起来。
浙江素有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传统。在浦江郑义门里,南宋郑氏先祖郑琦临终前召集子孙立下遗嘱:“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从此开启了郑氏家族历十五世、子孙中173人出仕无一人因贪墨被罢官的“江南第一家”传奇故事……
岁末年初,游子归乡,那些用以供奉祖先的庙宇祠堂,那些流传久远的家谱家训,还有数不尽的古街古宅古井古树以及楹联碑文,是人们心灵深处“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的生活。
怎么让乡土文化在青少年一代传下去,让古村落真正“活起来”,加快实现精神共富?
从今天起,浙江省社科联与本报联手推出“浙学少年团”第二季:“故乡宋韵——约会千年古村落”系列。
此次活动作为浙报集团发起的“浙江省中小学生文化寻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省教育厅确定为进入中小学校的全省性竞赛项目。
今天,我们首期走进建德新叶古村、武义俞源古村,一起开启约会千年古村落之旅吧。
浙江省青少年研学成长云空间启动
快来报名加入浙学少年团
延续第一季“文脉寻根-云研学约会古今大先生”的做法,我们将依然按以下方式进行:
第一阶段:投稿报名:即日起至2022年3月底
钱江晚报成长读本定期发布约会千年古村落的线路地图及寻访指南,中小学生可自由学习和寻访,写写你心中的古村落,上传图文作品,即文字感想+才艺作品(摄影、书法或绘画作品等)。
参与方式:登录钱江晚报教育微信号“升学宝”,底部菜单“阅鹿书院”小程序投稿,投稿即为报名,截止日期2022年3月31日前。
第二阶段:现场体验营:2022年4月-5月
从学生投稿中,我们将优选出100人左右,组成浙学少年团,有机会在节假日免费参与现场体验营活动,走出课本,由名家名师领游,实地寻访这些千年古村落。在名师指导下,学生完成研学报告或录一段解说诵读视频,记者将全程跟随记录。(注:约会古今大先生研学体验营,原定在今年11月进行,因疫情原因推迟到明年,也将在此期间同步进行)
第三阶段:专家云点评,2022年6月
浙学少年团的两季研学报告,我们将请省内著名学者专家在特定时间走进线上直播间,对学生研学报告集中进行云点评,对评出的优秀作品将颁发获奖证书。
今天,我们就首期发布武义俞源古村、建德新叶古村的寻访地图(详见本报第2、3版),一起开启约会千年古村落之旅吧。
来源:《浙江日报》2022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