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风行》杂志与象征主义自由诗的发生、演变研究
项目类别: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批准号:18BWW083
所在学科:外国文学
项目负责人及单位:李国辉(台州学院)
进行时间:2018.06-2021.08
最终成果:《风行》杂志与象征主义自由诗的发生、演变研究
代表性论文:
1.《无能的波德莱尔:论无政府主义者对象征主义的价值改造》,《外国文学评论》2020年第3期,权威。
2.《形式的政治:自由诗创格与无政府主义的渊源》,《文艺理论研究》2020年第2期。一级期刊,CSSCI收录。
3.《威廉斯诗学中的“本地”修辞》,《国外文学》2020年第1期。CSSCI收录。
二、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风行》(La Vogue)杂志1886年创办,是象征主义自由诗的主阵地。本课题选取了《风行》杂志与象征主义自由诗的发生、演变研究为题目和角度,在法国和英美均属前沿研究。
本课题的主要从三方面展开:象征主义自由诗的发生史研究、象征主义自由诗的演变史研究、象征主义自由诗的衰落史研究。
第一,象征主义自由诗的发生史研究。巴黎公社的流血事件,让不少巴黎公社诗人将阶级仇恨的意识,带到文学语言和形式中。兰波、韦尔加洛、米歇尔进行了现代时期最早的诗律反叛。形式反叛的冲动在后来的颓废文学中延续下来,并最终随着《风行》杂志的创刊,以及随着《彩图集》在《风行》上的陆续刊出,卡恩、拉弗格、莫雷亚斯、莫克尔等人加入到这种反叛的队伍中,自由诗初步诞生。以《彩图集》的手稿和连载的诗作为媒介,形成了最初的自由诗诗人。以《风行》和《独立评论》两种杂志为核心,产生了最初的自由诗理论家。
第二,象征主义自由诗的演变史研究。以给《风行》杂志撰稿的诗人为主体,以受到这些人的吸引的新参加者为生力军,象征主义自由诗开始向外蔓延,《独立评论》《瓦隆》《法兰西信使》《文学与政治对话》等杂志也开始有了自由诗。自1887年以后,《漂泊的宫殿》《欢乐》《热情的朝圣者》等诗集纷纷出版,自由诗获得了成功。但是自由诗的成功期,也是创作道路和理论的调整期。形式反叛走到极致,让自由诗和散文的界限消失了。自由诗的反对者以及一些敏感的《风行》诗人,开始主张自由诗独立的诗体特征,以便与散文区别开。以马拉美为代表诗人,要求保留并放宽亚历山大体,以卡恩为代表的诗人,主要利用节奏单元和其他声韵效果组织节奏。
第三,象征主义自由诗的衰落史研究。《风行》杂志终刊后,法国的布朗热运动使民族主义崛起,这种主义在1891年后,开始否定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思潮,认为这些思潮是北方国家文学思潮的入侵,不能代表法国原本的文学传统。以莫拉斯、莫雷亚斯、雷诺、普莱西为代表的罗曼派转而倡导法国诗的罗曼性。魏尔伦和威泽瓦也先后放弃象征主义立场,接受了肯定民族传统的古典主义诗学。象征主义自由诗虽然仍旧有《风行》诗人古尔蒙、雷泰等人宣传形式无政府主义,但是形式无政府主义已陷入没落。象征主义自由诗进入衰落期。这一时期,以普吕多姆、孟戴斯、吉尔坎为代表的巴纳期派诗人,开始宣传格律诗的优越性。
2. 重要观点
第一,巴黎公社诗人是象征主义自由诗诞生的引路人。参加过巴黎公社的米歇尔、兰波、韦尔加洛,后来都发动了形式反叛,这些形式反叛借由19世纪80年代的颓废者,传到了未来的象征主义诗人莫雷亚斯、卡恩、拉弗格、格里凡、雷泰等人手上。巴黎公社带来的无政府主义,是自由诗的精神之父。
第二,瓦格纳主义是象征主义自由诗诞生的养母。瓦格纳主义要求恢复音乐形式与内在情感的直接关系,抛弃传统的诗律,抛弃文学和歌剧中的理性结构。这给象征主义诗歌提供了更为直接的美学资源。威泽瓦、迪雅尔丹、卡恩、马拉美等人,都受到瓦格纳主义的影响,重视词语的音乐效果,推动了自由诗歌节奏的探索。
第三,《风行》杂志汇集了第一批自由诗诗人。随着兰波《彩图集》的发表,卡恩、拉弗格、莫雷亚斯、阿雅尔贝、格里凡、莫克尔都接受了这种形式,并试验它。拉弗格从兰波和卡恩那里得到了形式解放的灵感,成为《风行》推出的最杰出的自由诗诗人。卡恩、莫雷亚斯、格里凡和莫克尔同时成为自由诗最初的理论家。
第四,《风行》诗人领导了自由诗的理论调整。《风行》的编辑多费尔最早提醒诗人们不要把自由诗与散文混淆,卡恩随后主张音义统一的节奏单元,希望利用这种节奏单元以及双声、半韵的效果,赋予自由诗以诗体地位。卡恩的理论发表在《独立评论》和《风行》上。威泽瓦、马拉美等人在其它杂志上加入了这种工作。
第五,民族主义导致了象征主义自由诗的衰落。布朗热运动反感第三共和国的民主政体,认为它带来无政府状态。该运动的理论家巴雷斯渴望唤醒民族意识。莫里斯受到影响,和莫雷亚斯成立罗曼派,要求恢复法国文学的民族特征。罗曼派视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为北方文学思潮的入侵。自由诗丧失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
第六,一部分《风行》诗人的放弃在内部削弱了自由诗。面对着民族主义的崛起,魏尔伦主动接受了民族文学的观念,要求向文艺复兴时代回归。象征主义的理论家威泽瓦也放弃了自由诗,接受了古典主义诗学理念。这些人对象征主义的“背叛”,推动了卡恩、格里凡、迪雅尔丹等人将自由诗与格律诗进一步融合起来。
第七、巴纳斯诗人在外部结成同盟沉重打击了自由诗。普吕多姆、孟戴斯、吉尔坎等人肯定诗律的价值,以及诗律量体裁衣上的功能,他们抨击自由诗放弃规则。法国和比利时的巴纳斯诗人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同盟,他们将自由诗称为“伪自由诗”,认为这种形式就是分行的散文。巴纳斯的诗律观获得了读者和批评家更大的认同。
第八,格律诗价值的恢复没有完全伤害自由诗。巴纳斯诗人虽然肯定格律诗,但是他们与象征主义者一样,有个性形式的立场。这种立场令他们也认可一定的节奏自由度。虽然巴纳斯诗人让自由诗丧失了声誉,但是他们实际上也支持自由诗与格律诗的融合。这种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自由诗在1891年后的探索。
第九,《风行》诗人主导了自由诗的理论总结。在莫雷亚斯、魏尔伦、威泽瓦放弃象征主义后,卡恩、格里凡、迪雅尔丹、古尔蒙开始总结自由诗的历史,以及进入与格律诗融合阶段后的自由诗理论。这些诗人几乎都保持了个性的形式观,但也注意寻找自由诗与格律诗的共同基础。他们给自由诗研究留下第一手的文献资料。
第十,自由诗的崛起与衰落有着内在的力量结构。自由诗代表着诗歌形式上的自由精神。诗歌形式的另一种力量是规则精神。这两种力量都不可或缺,当一种力量占据优势时,另一种力量的潜力就会被激活。20世纪之交的世界大历史,东西方都出现了阶级意识的觉醒,和现代国家的构建,它们同时要求自由的精神和规则的精神。
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1. 学术价值
第一,这是国内第一部法国自由诗研究的专著,也是国外第一部以《风行》杂志为视角的自由诗研究著作。它展现了目前研究中最清楚、最全面的自由诗的历史,也展现了19世纪末期文学思潮的脉络。
第二,形式与政治、哲学、美学的打通。它将自由诗看作是形式无政府主义激发下产生的形式反叛,不是去寻找一个固定的定义,而是看形式无政府主义、民族主义、情感的音乐是如何塑造自由诗的。
第三,它将法国象征主义的研究推到一个更清晰的程度。国内的象征主义研究,目前主要是五人小组研究,即主要关注五位诗人(波德莱尔、兰波、魏尔伦、马拉美、瓦莱里),并以这五位诗人的研究,代表象征主义的研究。本研究不仅将象征主义研究扩大到文学期刊上,而且整体地处理象征主义思潮。据附录的索引,它总共涉及到的重要象征主义、巴纳斯诗人达到了41人,这些人的创作和理论,都或详或略地作了说明。
2. 应用价值
本研究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可以给相关的文学史、文学研究提供参考。在文学史的书写上,未来外国文学史、教材,文艺理论论著可以借助本书稿的研究,深入把握象征主义思潮,以及象征主义自由诗,对1886-1896年间法国诗学、形式理论的变迁,得到更为清楚、更为切实的理解。第二,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新诗创作可以提供参考。本研究可以给五四新诗历史的写作提供一个国外的背景,也给当代诗人探索多种自由诗的形式,思考自由诗与格律诗的关系,提供了借鉴。
四、项目负责人简介
李国辉,文学博士,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台州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国家重大项目子课题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一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课题一项。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获台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台州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五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