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国家社科基金 | 重大项目“全球互联网50年发展历程、规律和趋势的口述史研究”获免鉴定结项

发布时间:2021-09-03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项目基本情况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求是特聘学者、原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院长方兴东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互联网50年发展历程、规律和趋势的口述史研究》(批准号:18ZDA319),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审核准予免鉴定结项(结项证书号:2021&J132)。

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互联网口述历史”项目自2007年发起,项目团队持续积累并推进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的访谈和研究,2018年得到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到2019年互联网诞生50周年之际,初步完成全球500位互联网先驱和关键人物的访谈,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项目在前期积累的大量口述史访谈基础上,从全球视角和历史视角来考察互联网的发展历程。首先,从空间地域和发展阶段维度出发,关注作为互联网发源地的美国、作为后发国家代表的中国以及全球其他区域(欧洲、亚太、非洲、拉美)等三个区域的全球互联网关键人物,作为该课题的研究基础;其次,从行业领域维度出发,关注技术/学术、商业、治理三个领域的互联网关键人物,作为研究内容的切入点。该课题研究对象跨越了国家限制,在研究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的同时,把研究视角投入更广泛的国际视野,揭示世界更多民族、国家的互联网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点。此项工作被著名网络社会思想家曼纽尔·卡斯特誉为:这是“全球第一个多元文化的互联网历史项目”。

该项目在研究中以历史人物为轴心,将视角投向更广阔的技术、商业和治理研究,全视角揭示互联网发展关键节点的发展背景、成因、特点、规律和趋势;关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尤其关注哪些因素不断塑造了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和结构形态,并最终促成了全球互联网的发展格局。通过深入剖析,更全面展示互联网发展历史的真相,更深刻探索互联网历史运动的基本规律。

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该项目的学术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积累和开拓了互联网发展历史研究资源,完整、立体地再现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发展轨迹,提供了多层次、多侧面的观察和思考角度,并推动互联网历史研究的多元化、全球化以及互联网史书写范式的创新,为未来互联网史学的发展做好铺垫。二是推动口述史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生动地表现出个人或群体的历史意识和心理,以丰富的表现力和生动的再现性展示出不同于其他渠道的“历史现实”,为建构中国特色的口述史学理论体系提供帮助。三是拓宽传媒史研究的视域,将研究视野扩展到与传媒史相关的政策制定者、技术革新者、教育实践者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者;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通过跨学科研究、区域研究、跨文化研究,促进研究概念、研究方法的完善以及和其他传媒研究领域的整合,丰富了传播史的研究纬度。四是发掘了互联网带给人类的内在价值观和文明观,加深人们对互联网历史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应对互联网发展带来的诸多新形势和挑战。

课题相关成果已形成近10余个政策建议与研究报告,其中2项成果获得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篇,《新华文摘》论点摘编1篇,新闻与传播领域权威期刊1篇。

此外,研究的部分成果形成的《英雄创世记》专著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并收录《互联网口述历史第1辑》系列丛书。该套丛书收录了“互联网之父”鲍勃·卡恩、拉里·罗伯茨、伦纳德·克兰罗克、温顿·瑟夫,韩国“互联网之父”全吉男,法国“互联网之父”普赞,德国“互联网之父”维纳·措恩,中国互联网先驱胡启恒的访谈实录,共8册。

项目负责人简介

方兴东,博士,研究员,浙江“万人计划”人文社科领军人才,省(市)级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求是特聘学者,原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中国“数字论坛”发起成员。曾任中国计算技术学会(CCF)理事兼公共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各重要互联网论坛嘉宾等。

从1996年起,一直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和决策咨询研究,领导互联网实验室完成新闻办、国信办、中宣部、工信部、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协等十多个部委机构委托项目/课题超过100个,主笔撰写并得到中央高层批示的报告超过10个。2007年发起并主持“互联网口述历史”项目,带领团队已访谈5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互联网关键人物,包括近20位各国的互联网之父。已经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和一般项目2项,全部免鉴定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