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共叙未来,有礼衢州”未来社区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09-20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2021年9月18日,“共叙未来,有礼衢州”未来社区研讨会在礼贤未来社区现场召开。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姚昭晖,浙工大副校长虞晓芬,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未来社区技术组组长高嵩,数字化组组长张丘,衢州市住建局局长杨晓光,衢州城投董事长廖敏超,衢州市城乡风貌整合提升(未来社区建设)专职副主任吴璀兴,副主任段为斌,还有浙江省发规院、GAD、浙江省建筑院、汉嘉、中国美院和浙工大的专家师生,以及绿城、万科、滨江、蓝城、中铁建等一线房地产企业的高管共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分为领导致辞、交流报告与圆桌沙龙三项议程,由经视集团总经理王森主持。

今年2月,袁家军书记在杭州专题调研未来社区建设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要求把未来社区建成以人为核心现代化基本单元和人民幸福美好家园,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力争打造成我省的一张金名片和“重要窗口”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并强调加快由试点制转向创建制、由城市推向乡村、由盆景变为风景的三大转变;7月召开的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进一步明确将未来社区作为推动共同富裕从宏观到微观落地的重要载体。未来社区建设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力、全面加速、全面提升、全面突破的新阶段。全力推动未来社区成为新型社区建设普遍形态,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因地制宜落地核心场景。做好充分的用户人群调研,坚持“共性+个性”、“标配+选配”,抓好核心需求、个性指标落地见效,因地制宜打造“单项”冠军和标杆。

    二是坚持人本导向,积极引导社群共建社区。要始终关注居民的生活需求,引导居民极主动参与社区营建,切实把社区营造成共建共创共享、共治共生共荣的幸福美好家园。

    三是坚持集成迭代,建立可持续运营机制。落实运营前置,为公共服务植入充分预留物理空间。抓好公共服务分级配置提升,推动政策集成创新,确保场景之间相互打通融合。

四是坚持协同发力,推动专业服务有效供给。要调动市场主体参与未来社区创建的积极性,引导形成专业服务商和集成服务商,加强社区供需对接和信息共享,有序营造未来社区服务生态圈。

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虞晓芬致辞与点评。她指出:今天来到浙江省第一批未来社区--衢州礼贤社区学习参观,共同研究礼贤社区这两年积极探索的实践,既为大家在参与未来社区方面开阔思路,也为推进全省全域未来社区建设提炼经验,推动全省未来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从衢州礼贤社区至少可得到以下主要经验:一是参与各方真正理解未来社区建设的意义与本质内涵是前提。认识是行动的指南。衢州紧扣推进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本质特征,主动地从规划设计、项目运行、社区治理等方面挖掘出许多人本化新理念新模式新创举,保持了实施未来社区的初心。我们调研发现不少地方搞的未来社区,呈现机械化、简单化、任务化,问题就出在没有真正认识未来社区意义与内涵。二是政府有担当、企业有情怀是关键。未来社区是新鲜事物,无标准可循。衢州政府主动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企业、居民形成紧密型的共谋共建共治的共同体,难能可贵。实施企业绿城中国“用心、用情、用力”,认真理解并挖掘地域文化、积极回应居民需求,充分调动设计、建设、运营各方创造力,广泛整合资源,把营造美好生活放在首位。未来社区建设中选择一家有先进理念、有情怀、有资金与运营实力的开发商十分关键。三是着力机制体制创新。比如:政府构建专班机制,高效率协调多个部门;建立国有城投与房地产企业合作机制,既发挥开发公司懂市场、善管理、效率高优势,又发挥国有企业把方向的作用;建立红线内外、实施单元与规划单元有机融合的机制;建立业主公约制度等。四是推行“投-建-管-运”一体化模式。一体化模式有利于以实现项目可持续运营服务为目的,系统谋划,优化整体设计,各个环节紧密相连,无缝对接;有利于减少工程遗留问题,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衢州市住建局局长杨晓光作题为《衢州城市未来社区试点创建推进情况》的报告,从怎么全面把握未来社区的内涵,衢州的实践探索和对于未来建设的思考三个方面展开。

一、未来社区的内涵。要深刻理解袁家军书记提出的把握好四个属性:现代化属性、家园属性、民生属性和普惠属性,以及徐文光省长提出的推动三个转型的理念。特别是房地产业发展到新的阶段,要从过去房地产开发商转化为社区运营商。我们希望通过未来社区建设,让居民聚在一起,多走出家,到公共空间去。让老百姓通过不同的社群实现自治。未来社区作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是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最终呈现出浙江整体智治的社会治理模式和整体大美的城乡风貌。

 二、衢州的实践探索。礼贤未来社区推进到现在这个程度,组织创新非常重要。首先:项目采用扁平一体高效的专班推进方式。领导小组加推进办的专班制,书记和市长是领导小组双组长,推进办设在住建局。专班的协同机制就是统筹整合联动,跨界融合打通,扁平一体高效,按整体政府、统一政府、一个政府的理念,跨领域、跨部门协调打通堵点痛点。工作机制就是例会制、报表制和督办制,保障就是要素联动加技术支撑。其次,社群营造的创新。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从拆迁安置开始,一直到绿城进入以后,我们一直在做需求分析,开展社区营造规划。社区网格员、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小区业主、党员志愿者等等,形成了一个红色物业联盟,构建了多方主体、全民参与的社区治理的模式,体系比较完善。第三,投建管运一体化模式创新。从政府角度来说,投建管运一体最可控,关键是前期要把方案做得很细致,把要求提精准,后期跟投资商之间的矛盾会很小。并在方案中提出“2+5”配套体系,“2”就是幼儿园、社区办公,“5”就是居家养老、医疗卫生、共享食堂、健身驿站、南孔书屋,并提出相应的配置标准。第四,规划设计创新。建筑设计深度挖掘场地特质和地方文化,提取衢州城墙、屋檐、月洞门等传统建筑元素用于建筑设计。同步推进实施单元和规划单元规划。同步优化、统筹片区内的公共服务。最后,数字社区创新。全市区采取一套系统,数据全面整合。这套系统从礼贤开发出来,然后在柯城斗潭未来社区等其他六个未来社区中应用,不断迭代升级。

三、抓好三个关健环节。作为政府方来说,首先是寻找最优设计方案和最优的项目实施主体,我们做了一个方案的征集,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相关专家开了一天的规委会扩大会,确认了礼贤未来社区综合初步设计方案,随后再确定运营方案,包括数字化一体方案,这两个方案再土地出让前与各个投资主体进行了充分沟通,也征求了广大群众的意见,保证了后期带方案出让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找到好的投资主体。其次就是社群营造,这是最担心的也是最难的,包括整个社区怎么持续运营,我们成立了信安数据公司,开发了邻里通,对接城市大脑数据,与运营主体一起线上线下、场景内外打通。最后,要把未来社区建设真的当成一个事业做。包括广大的参与企业,要有情怀。房地产企业完成从卖房子到卖服务的转型,才会走得更远。

吴轩作了题为《衢州礼贤未来社区的规划设计思考》的报告。他从什么是未来、什么是衢州之礼,什么是内外之礼、上下之礼、交往之礼等方面循序渐进,且引人入胜地解构了礼贤未来社区的规划设计思考之路。如在商品房组团模式的设置上,设计了三层公共性——屋顶平台(可连通的第三层交流空间),盖板花园(归家、健康、公共活动),街面配套+邻里服务+书店+菜场、MINITOD来实现交往之礼。产品规划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大同社会、崇德礼贤,衢州有礼,内外之礼、上下之礼、交往之礼,用最中国的方式拥抱未来。

绿城浙中项目群常务副总经理、礼贤未来社区负责人潘思远作了以《礼贤未来社区运营实践探索》为主题的交流。他从绿城优势、礼贤实践、运营思考三个方面出发,作了交流与介绍。他认为未来社区投建管运一体化是有效实践,运营涉及三方面,资产运营、服务运营、数字化运营,数字化建设是未来社区建设运营的基座,物理空间是保障,可持续运营是关键。“礼贤崇德,美好触手可及”,绿城会凭借自身的实力与优势,将礼贤未来社区建设成为邻里有温度的人文有礼社区、环境有韧度的自然有礼社区、管理有精度的秩序有礼社区、集成最有礼的国际花园社区

浙江未来社区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宋维尔发言:中央赋予了浙江浙江探索共同富裕现代化的重要使命,从解读省委省政府对共同富裕工作部署看,我们的“着力点”是在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两者关系上,以“发展”带动“生活”,以“生活”新需求催生“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

什么是共同富裕下的高品质生活?我理解,大概可以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能体验到政府提供的更多更优质公共服务,满足人全生命周期的需求;二是能体验到市场主体提供的24小时全时响应的社区商业服务,家门口、一站式解决;三是能体验到以往没有的社区邻里的公共生活,社区里交往机会“无处不在”,可以在社区里十分容易找到有共同爱好的新朋友,找到归属感

如果说前两者是我们在城市中能够获得什么,得到什么样的高品质服务,那么第三个方面——公共生活,则是以市民自组织为特征,从被动接受服务到主动价值输出,更能带来共鸣、归属感和凝聚力。因此我理解,营造彰显“共同”价值的城市公共生活,体现了一个社区、一座城市真正的生命力所在,构成了高水平小康社会迈向共同富裕生活的关键变量,而这是未来社区建设与运营中需重点关注的。

中国美术学院俞坚教授重点谈了三个体会:

一个体会:政府管理机制创新的支持。政府创新支持,不仅仅体现在个别项目上,而是体现在全市整个关于未来社区体系的谋划上。各地市应根据自己情况,在省未来社区大框架下整体谋划,制定地方的细化措施,这个很有必要。

第二个体会:政府对项目规划设计创新的包容。礼贤社区在项目设计中的block街区,东西向建筑,立体绿化应用,都得到了大胆的探索和支持,这些问题在很多地方的实践中遇到很多困难,我觉得地方政府应该到衢州礼贤社区来看看。

第三个体会:未来社区创新经验如何复制推广。要避免简单化的思维,有些地方以为未来社区建设,满足一下指标就可以,有些地方认为做个方案就可以,实际上远远不够。未来社区建设需要因地制宜,系统创新。一是要建立在对不同项目需求的深入研究,二是要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前瞻性的系统解决思路,三是在具体落实上要依靠各个部门与行业解放思想,系统协同。

绿城中国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绿城生活集团总经理祝军做发言交流。在衢州市专班的领导和指导下,绿城整合了内部的设计、投资、开发、生活服务等所有资源,保障礼贤未来社区顺利推进。绿城在未来社区的落地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困惑和思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未来社区可持续发展,按照目前的土地出让及开发建设模式,运营过程中较难形成合力去保障未来社区的长效运营。参照绿城过去的经验,建议:可进一步完善土地出让模式的顶层设计,政府及开发商在土地出让过程中可约定:1)除法定移交空间以外,需额外移交一部分经营性资产给社区及居民,这部分资产的经营性收益,可用于保障未来社区的长效运营。2)统筹未来社区可运营资产,将社区资产、企业资产、业委会所属资产统一委托一家运营公司进行运营,在整体的运营过程进行资金平衡。3)成立社区基金会,基金会的资金来源包括社区运营收益反哺、企业社会捐助等,以“共建、共享、共创”为核心服务理念,以“互助、服务、公益”为发展方向,推进社区治理、文化发展、环境保护、尊老助残等多方面治理运营工作,更好服务于社区及居民。

二是关于未来社区数字化建设,首先,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从实践经验来看,以市级为单位作谋划,进行统一的数字化顶层设计、统一的高频应用建设、统一的智慧服务平台建设,各未来社区项目再根据自身需求,建设特色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实现低成本高效复制。其次,数字系统是一个工具和手段,其整体建设需基于运营方及使用者的实际需要,系统建设并非越多越好。第三,数字化建设完成后,一定要考虑数字化运营的问题,只有线上线下充分融合,才能最大化发挥数字化的赋能效用。

浙江万科副总经理路赞做交流发言。城市整合运营模式探索:未来社区应红线内外一体化整合运营,通过更大范围的运营来实现运营平衡。如万科在珠海横琴首创城市整合服务,横琴新城管委会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城市空间整合服务商,对路桥管养、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地下综合管廊养护、城市低效灰空间(停车场)等进行专业一体化管理,激活更多空间,实现了总体运营的“大平衡”。

未来社区的数字化需长效可持续:未来社区数字化要考虑后期长效运维,在开发时要基于真实管理诉求与真实客户诉求。如管理侧通过数字化节省管理成本,客户侧解决真实客户诉求,这样的数字化才有生命力,才能为后期运维提供空间和基础。

蓝城集团副总裁、蓝城乐居集团总裁裘黎明作交流发言。蓝城房产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由宋卫平先生创建,以“美好生活综合服务商”为企业愿景,秉承“仁慈普爱,真善至美”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致力于成为美好生活的组织者、推动者、引领者。

蓝城擅长小镇建设,蓝城小镇,正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国城乡发展变迁过程中一场关于美好生活的极具价值的社会实践。三年前,蓝城集团出版的书籍《小镇100问》,聚焦美好生活,重视文化力量,认为美好生活创建需要空间载体的前提下,其要素在于人,社区治理应该共创共治,且多元经营,提出小镇美好生活创建的12场景,其“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实操模式以及重视运营的思想,与未来社区一心三化九场景一脉相承,具有强烈的内在联系

蓝城乐居集团已经承接三个未来社区试点项目,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扰。比如嘉兴拟打造一个未来小镇概念,其中有一个50万平方米的保障房项目,因容积率受限,项目设计成简单的兵营式,僵硬地植入九大场景,并设有围墙,没有为百姓设计商业和小镇中心。宋卫平先生在设计方案评审中,根据“无围墙、无边界、无障碍”的未来社区创建要求,希望设置商业街和小镇中心,不设围墙,导入外部旅游客源。而没有围墙的设计与政府管理者和安置居民的理念产生了一定的碰撞与冲突。这都是未来社区在实践中会碰到的困扰,也是需要顶层设计时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中铁建城市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罗敏作交流发言,他提出如下观点:一、深入贯彻“房住不炒”政策,进一步落实未来社区“去房地产化”。对于当前部分城市对未来社区项目过于强化房地产开发资质、完全以传统住宅地块“价高者得”的方式出让未来社区地块等现象,建议进一步完善机制,坚决落实中央“房住不炒”精神,为全面推广打好坚实的机制基础。

二、建议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创建指标迭代升级。未来社区经过第一、二、三批试点建设,已积累一定经验,形成了覆盖九大场景的66项指标。当前,未来社区建设进入新阶段,要充分认识到各地文化、资源、禀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建议后期更加注重未来社区创建指标的因地制宜,以不断迭代创建指标为手段,实现未来社区建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三、建议注重未来社区建设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融合发展。建议在在未来社区原有九大场景基础上,新增共同富裕场景,以未来社区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致力带动山区经济发展、人民增收,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努力将未来社区打造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基本单元。

GAD杰地设计集团总裁邬晓明作交流发言。他认为未来社区与现行规范的破与立的思考,面向未来不破不立,深入做基础层面的精细化研究不能简单化一刀切。礼贤社区前期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和创新设计。他认为未来社区,一定意义上有点像从香港模式转成新加坡模式。去新加坡考察中,其社会治理精细化程度让人惊叹,社区多民族人种混合居住给他留下很深印象,另外还有是新加坡的住宅基金。一定要从基础的底层研究,比如日照,我们在办公室8小时固定是不用的,而对于老年人、小孩这些人群一定要保证充足的日照。遮阳、空气调节、消毒和卫生问题等,现在的科技完全能够达到,从底层规范开始研究,要有更加精细化的改变。

对于三化九场景,他认为三化更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建筑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全方位的。未来社区作为试点,可以多方位,因为这不是一个技术产品,是一个文化产品,是一个社会生活的载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有南孔才有礼贤社区,这也是深度挖掘了地方文化的结果。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从中国特色里面寻找一些东西,包括治理方面。我们希望通过这几年努力,能够弯道超车,设计和建造出人们需要的、向往的未来社区。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裘云丹作交流发言。他认为礼贤未来社区是一个政府、开发商、设计单位共同全力推动下打造的一个体现了未来社区情怀的优秀作品,对全省未来社区建设推动有着示范的意义,而如何把类似礼贤社区等优秀项目中对社区环境的研究,对社区场景的塑造经验等变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签的内容,从而提升整体建设品质应该是接下来未来社区工作的一个重点。未来社区建设今后会大面积铺开,如何避免一些地区完成作业式的简单开发、凑数式开发对于未来社区的整体建设品质尤为重要,而现有的条文式考核标准容易造成简单的对照指标填空式开发,从而忽略了未来社区的核心本质。要避免这一问题,需要及时总结各地的经验和不足,从考核标准、评价体系上不断创新提升,同时鼓励各地根据自身的情况出台地方性的指导细则来突破现有的一些难点要点,充分发挥出考核、验收的指挥棒作用,不让一些凑数型项目蒙混过关。

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总裁助理魏丹枫作交流发言。她认为礼贤未来社区的确做得不错,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未来社区建设中普遍存在规划设计与运营契合度不够,建设运营一体化思维欠缺。对于新建类未来社区,应落实运营前置,关注长效运营。将运营思维整体贯穿到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以更深层次指导具体场景布局模块,为可持续化运营奠定良好基础。参与企业需具备全周期运营能力,参与社区成长、营造社区共同体。对于整合提升类,建议通过运营公共服务空间来覆盖社区公共服务的职能,实现三化九场景等公益服务的要求。坚持“运营贯穿建设”的理念,帮助创建主体单位把好建设关,同时加快建立后续的建设运营导则,从需求端出发,从运营端着力,优化设计端的空间与设施安排,设计建设运营打通。

要避免场景建设同质化倾向。防止机械教条、生搬硬套,要细分未来社区主题功能类别,针对邻里、养老、托幼、创业等主题,梳理需求清单、场景清单、服务清单,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场景和标杆,在满足九大基本场景的同时,因地制宜,重点挖掘自身特色场景。场景的建设综合城市空间考虑,让场景建构的目标不仅仅放于实施单元内,而更多的关注城市公共空间,把场景落实到真实的人群需求上,激发更多的城市活力因子。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美好生活研究院副院长吴一洲作交流发言。他认为从礼贤未来社区的经验,未来社区建设要体现四个方面的思维模式:

一、系统化思维。系统化设计,不能采用传统的空间设计思维来做,要将“社会调研、空间设计、业态策划、运营模式、经济测算”等全过程集成,进行“需求—设计—运营”的一体化方案设计。系统化功能,要将未来社区融入到城市的宏观功能结构中,它不是独立的单元,是城市的一部分,在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方面与外部区域进行无缝对接。系统化技术架构,碎片化的在线平台与APP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效应,经营模式上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和大企业联营模式,技术上建议用模块化的形式,将单个未来社区的各场景APP功能做成可扩展的模块,挂接到拥有巨大流量和强大功能的成熟平台上,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更大的效益空间。

二、动态化思维。设计动态化,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使用主体偏好的变化,实时修正设计方案;业态配置的动态化,适应居民与市场的供需关系变化、家庭结构成长变化与电子商务模式的变化,在空间设计和业态配置上进行弹性设计;运营理念的动态化,改变传统投入产出同步计算的思路,对于社区老百姓,要先做好平台和服务,然后才有可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盈利,也可以根据社区的经营情况进行阶段性调整。

三、民主化思维。设计民主化,避免形式化的、问卷化的公众参与,要让公众先看懂设计,真正做出老百姓需要的产品;实施民主化,发动居民开展志愿者监督管理,促进双方的理解与信任,真正把工程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治理民主化,通过未来社区建设的全过程民主参与,探索社区基层治理的新模式,将社区建设与治理水平提升同步推进。

四、特色化思维。将在地性的文化传承,风格化的空间打造与特色化的治理模式结合,将传统文化、现代技术和美好生活结合起来,打造有识别性、有个性、有温度、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未来社区。

衢州市城乡风貌整合提升(未来社区建设)专职副主任吴璀兴作点评发言。他认为未来社区,礼贤探索者,礼遇同道人,我们大家都在为未来社区在谋划,在思考。我们的目标是人民美好生活的礼赞,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未来社区是政府、企业和居民生命共同体,需要我们一起发力。第一阶段是思考实施单元的推进;第二阶段是处理好实施单元与规划单元的关系融合的问题,空间和运营要齐头并进;第三阶段思考怎么样把人统一起来,为运营做准备的。简言之,第一阶段要解决好空间问题,第二阶段也是以空间为主,解决两个单元人的一些问题,第三个阶段是人和空间的问题。礼贤未来社区最后落脚点在运营,运营是最重要的,但目前体制有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街道,非常复杂,我们现在真正努力找寻阶段性最佳解决方案。

    浙江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未来社区数字化组长张丘作点评发言,他指出,未来社区的数字化应遵循四个原则。

1、注重顶层设计。数字化应该在实施方案里就跟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后续运行统筹好。与社区发展理念、社群特征有机结合。

2、坚持问策于民。真正与居民需求有机结合,后续才能产生高频应用,才有应用不断的升级迭代。目前很多社区已经建了不少应用,但大部分活跃度并不高。

3、坚持低本高效。数字化的平台,应按照标准化要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前期试点过程中,主要以单点方式运作,成本高,整体效率偏低。

4、可持续的运营。数字化不是孤立的运营,从前期调研来看,多个运营主体、模式多样,能不能保持持久的运营,需要思考与探索。要真正发挥数字化的效益,与未来社区的基本服务、增值服务有机融合起来。

    未来社区的数字化要解决四个方面问题:

1、解决数字底座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至少需要四个方面整合:一是物联感知网,二是基层数据治理,三是社区空间治理,四是建设标准化应用中心。

2、根据居民需求打造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采用商城加平台的模式。

3、以数字化赋能打造典型的九大场景,有一些是标配,鼓励社区个性化特征呈现,体现这个社区建设的文化底蕴和服务内涵。

4、依托未来政府治理需要和居民公共服务需要,应用应基于社区平台、统一的服务端口基础上进行运作。

来源:“浙工大美好生活研究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