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愷:杭帮菜博物馆】
一、建筑作品:中国杭帮菜博物馆
中国杭帮菜博物馆位于上城区江洋畈原生态公园,公园是以垂柳和湿生植物为主的次生湿地,三面环山,南面临江。公园的基地总面积约19.8公顷,中国杭帮菜博物馆的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是集展示、体验、品尝等为一体的主题性博物馆。全馆由西向东分为贵宾区、餐饮区、经营区和展馆区四个建筑功能组群。其中展馆区约3000平方米,贵宾区、餐饮区和经营区共约1万平方米。
江洋畈原生态公园原为西湖疏浚淤泥库区,后经多年表层自然干化,场地内淤泥堆积深度有7-20米不等,因此建筑选址靠近山体,掩映在柳树和芦苇丛中,尽可能降低人工建造对湿地环境的影响。为了适应和强化“场所精神”,弱化建筑的体量感,建筑被拆分成线性布置的四个小体块,随着山形水势而曲折蜿蜒,采用前低后高、两侧低中间高的设计,以暗喻的手法诠释了基于自然环境下的江南乡村小聚落的地域性意境。同时,通过建筑形体的拆分,形成了视觉和空间的通廊,顺应了山体和湿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为了呼应山体轮廓特征,建筑采用折面坡屋顶多重拆分、组合穿插,使建筑天际线错落起伏,并且通过深浅不一的绿色的遮阳立面铝制格栅和在屋顶种植绿色草丛的设计,让建筑与山地和湿地的风貌浑然一体。此外,灰砖、粉墙等材料的使用,也增添了地域性和历史感。四个建筑组群以公园景观木栈道系统和休息平台联系,将建筑有机的纳入到公园系统,并以此密切了建筑与湿地的关系。通过线性展开的建筑组群布局及木栈道系统,加之朝向湿地的玻璃幕墙,最大限度的扩大了对湿地公园的视觉景观面,让人能更好地欣赏湿地景观。
图片来源:中国杭帮菜博物馆官网
二、建筑师:崔愷
崔愷,1957年出生于中国北京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勘察设计大师,建筑师。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本土设计研究中心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同时担任中国建筑协会副理事长。1984年硕士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他曾历任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副理事、天津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他曾获得2006年中国建筑师最高奖项的梁思成建筑奖、2007年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一项,银奖九项,铜奖五项,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两项,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金奖四项,银奖十一项等。先后曾受邀参加过巴黎、台北、伦敦、纽约、布鲁塞尔、东京、哈佛大学等地的国际性建筑作品展,并在天津、深圳和北京等地举办过个人建筑作品展。
崔愷的建筑代表作品有安阳殷墟博物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杭帮菜博物馆、北京世园会中国馆等。
图片来源:http://www.ikuku.cn/person/renwu-cuikai/attachment/050213141501001
【大卫·奇普菲尔德:良渚博物院】
一、建筑作品:良渚博物院
良渚博物院位于余杭区美丽洲公园,总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全馆共有三个常规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展览面积约4000平方米,辅助设施空间有专用库房、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信息资料中心以及休闲场所等。良渚博物院围绕“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展览总主题,主要收藏了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石器、陶器和漆木器等各类珍贵文物600余件(组)。该馆曾在2008年被美国知名杂志《商业周刊》和《建筑实录》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好设计好创造好效益”的评选中,被授予了“最佳公共建筑奖”。
良渚博物院选址位于山谷地带,一条溪流将其四面环绕。为了呼应与契合了山形走势和溪水流向的环境特征,建筑形态采用具有强烈方向感的长方形错位布局。在此基础上,大卫·奇普菲尔德将建筑造型与“一把良渚玉锥撒落在大地上”联系起来,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简洁而纯粹的长方形体块构成也在传递出博物馆是“收藏珍宝的盒子”的理念。四个宽度18米但高度不一的的单层建筑体块高低错落且不平行的并置,削弱了建筑的体量,外墙材料采用了伊朗的黄洞石。整体建筑远观宛如玉质般的现代几何雕塑。
良渚博物院有两个室外庭院而和三个天井式的主题内庭。五个庭院各具特色,与室内空间相互渗透,成为展览流线上休憩和缓冲的重要节点,通过室内外的交替变化丰富了观展空间体验,形成了独特的博物馆空间序列。馆内还有不少中国元素散布其间:天井式的内庭,内庭周围布置有江南园林式的美人靠长椅,还有以玉琮、玉璧为造型元素的建筑小品。现代造型的建筑、传统意蕴的室内和悠久历史的展品,共同让参观者享受到徜徉古今的体验。
图片来源:良渚博物院官网
二、建筑师:大卫·奇普菲尔德
大卫·奇普菲尔德,1953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市,英国著名建筑师。现任大卫·奇普菲尔德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和德国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员。1977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建筑联盟学院。1985年成立了大卫·奇普菲尔德建筑设计事务所。他曾担任过斯图加特国家美术学院建筑教授,耶鲁大学建筑设计的访问教授,并曾在澳大利亚、意大利、瑞士、英国、美国的建筑院校教学和讲座。大卫·奇普菲尔德获得过1993年安德列帕拉第奥奖,1999年海因里希·特森诺金奖,2007年RIBA斯特林奖,2010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金奖、2011年获德国建筑奖、2012年密斯凡德罗奖、2013年国际艺术奖等,并于2012年作为主办人主持了威尼斯双年展。
大卫·奇普菲尔德的建筑代表作品有德国柏林博物馆、透纳当代美术馆、英国BBC苏格兰总部、西溪湿地·榕庄、良渚博物院等。
图片来源:https://www.sohu.com/a/239106963_658802
【矶崎新:中国湿地博物馆】
一、建筑作品:中国湿地博物馆
中国湿地博物馆位于西湖区国家西溪湿地公园东南角,环境优美。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地面三层,地下一层。该馆展示面积约7800平方米,包含了八大区域和四大主题展厅,全馆展品约为360余件。中国湿地博物馆是一座以湿地为主题,融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为一体的大众化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中国湿地博物馆的理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筑采用了多种绿色技术,达到了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国际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并获得了美国绿色建筑商会(USGBC)的LEED金奖。
中国湿地博物馆在建筑造型采用“铺满植被的山丘”的意象,以形似山丘的自然造型为其建筑形态,同时在建筑屋顶和外立面上种植绿色植被,巧妙将其隐藏在西溪湿地郁郁葱葱的自然环境之中,实现了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给建筑带来了一种鲜明的场所感。在建筑上设计了一座以“湿地新芽”为造型意象的高约30米的扁球形观光塔,建筑材料采用了玻璃和钢材,使得建筑立面视觉通透,让参观者可以通过其登高眺远,俯瞰西溪湿地全景。同时,展现出矶崎新独特建筑语言的观光塔的辨识度极高,以此成为博物馆的标志。
通过伴有水声鸟鸣的富有湿地自然特色的清水混凝土景观长廊进入博物馆,将参观者缓缓带入到湿地和自然的情景之中。在博物馆展厅的展陈形式上,采用以多媒体技术表现为主,实物展示为辅的陈列展览新模式,给予参观者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图片来源:杭州西湖区人民政府官网
二、建筑师:矶崎新
矶崎新,1931年出生于日本大分市,日本著名建筑师。现任矶崎新设计室主持建筑师。195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数物系建筑学,并于1961年完成东京大学建筑学博士课程。1963年成立了矶崎新设计室。他曾担任东京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他曾获得1974年日本建筑学会的年度奖、1986年英国皇家建筑协会(RIBA)奖、1992年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荣誉奖等多项国际性建筑奖项,并于2019年获得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他曾在世界各地多次举办建筑展、美术展、个人展等。
矶崎新的建筑代表作品有群马县现代艺术博物馆、洛杉矶现代艺术博物馆、迪士尼大厦、京中央美术学院博物馆、卡塔尔国家会议中心等。
图片来源:http://www.ikuku.cn/person/2019pulizikehuojiangzhejiqixingognzuoshichuangshiren/5-148
【伦佐·皮亚诺:天目里·江南布衣杭州总部】
一、建筑作品:天目里·江南布衣杭州总部
天目里位于西湖区天目山路,靠近西溪湿地公园。总占地面积约4.3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23.4万平方米。地下部分共有3层,地上部分共有17幢建筑,高度为7至11层不等,通过连廊构成围合式建筑组群。天目里是一个集合了办公、商业、秀场、酒店、剧场、美术馆和艺术中心等多功能的城市综合体。
天目里的最初构思以一个苹果作为设计概念,“它就像一个苹果,硬质界面的包裹下,是一个柔软而丰富的内核”。连廊连接的17幢建筑构成围合式建筑组群包围在外,内部则是以绿植和水景为主的广场,以保障其宁静的气氛。每幢建筑大厅和零售空间的大门朝向广场开放,鼓励员工在此聚会和户外活动。广场长约130米,宽约95米,与欧洲著名的西班牙马约尔广场的尺度近似。在整体设计上通过多角度的切线划分地块,使广场与城市形成空间渗透。同时这些切线又限定了广场中的乔木树阵、镜面水池、下沉广场等,为空间增添了复杂性和趣味性。
天目里各幢建筑首层后退的造型和落地玻璃的材料,让建筑呈现出悬浮感,并且在八、九层进行退台的设计,扩大了高层的景观面。建筑立面采用了预制单元式幕墙系统,并安装有电动遮阳系统,为此设计了创造性的节点做法,提升了建筑热工性能。受到杭州山坡茶园的影响,在建筑屋顶上也种植了茶树,除了可以提供建筑遮阳之外,还能生产茶叶,以此加强了基于地域性之上的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在建筑材料上,天目里建筑外立面幕墙采用了片状阳极氧化铝板,同时还采用了大量的清水混凝土,引入了曾与安藤忠雄合作过的意大利团队Dottor group进行施工,以求完美呈现清水混凝土独特的丝绸般的质感。
图片来源:https://dy.163.com/article/FQGI5DMM0520AT5D.html
二、建筑师:佐伦·皮亚诺
伦佐·皮亚诺,1937年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市,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现任皮亚诺建造工坊主持建筑师,同时担任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荣誉会员。1964年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后执教于本校。他曾于1965年成立皮亚诺建筑工作室,1971年与理查德·罗杰斯合作建立了皮亚诺和罗杰斯建筑事务所,1978年与结构师彼得·赖斯合作成立了皮亚诺&赖斯建筑设计事务所。1981年成立了皮亚诺建造工坊。他曾于1998年获得了被誉“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之后还获得了2008年美国建筑师协会(AIA)金、奖和丹麦最高艺术奖项sonningpriseen奖等。
伦佐·皮亚诺的建筑代表作品有蓬皮杜艺术中心、日本大阪关西国际机场、高等艺术博物馆扩建、纽约时报大厦、天目里等。
图片来源:https://m.sohu.com/a/141058323_653136
【津岛晓生:美丽洲教堂】
一、建筑作品:美丽洲教堂
美丽洲教堂位于余杭区美丽洲公园,风景优美宜人。总用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约958平方米。美丽洲教堂南侧部分为主教堂,中间部分为两个小型的礼拜堂,北侧部分为教堂的附属建筑,包括多功能厅、图书馆、会议室、画廊、卫生间等。其中图书馆拥有一千多册书籍,全天候向居民开放。东面的小型广场上建有钟楼,上面设有十字架,标示着建筑的功能。
津岛晓生通过结合场地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建造了一个可持续性的建筑。同时,除了与环境共生之外,还希望其能够促进居民的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从而让美丽洲教堂成为了一个“超越教会信仰的居民聚集的场所”。
美丽洲教堂的空间布局采用了传统教堂形式,在空间主轴线上设置大台阶引导进入主教堂,突显出朝圣的精神象征。主教堂宽11米,长36米,造型以中国传统建筑屋顶“硬山”为形式,利用门式钢架承重体系将主教堂建造成一个60度的等边三角形的形态,使其具有极高的视觉标志性。连接主教堂、小型礼拜堂和附属建筑的木制回廊围合了一个小型广场。回廊和广场的设计既类似欧洲中世纪的修道院空间,又具有着东方建筑的意味。回廊高度仅为2.5米,除了遮阳避暑的之外,还可以让参观者获得水平开阔的视野,强化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美丽洲教堂的景观设计上充分利用地形,以尽可能少的土方施工和景观改造将建筑与山地景观融为一体。
美丽洲教堂选用了日本的杉木集成材为主要材料,建筑屋面(与外墙合二为一)采用厚度为36毫米的装饰杉木板和厚度为12毫米的结构杉木板夹心体系,外加石板屋面瓦,让建筑材料在视觉上与周边树林为主的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同时,还可以循环再利用,达到了环保可持续的目的。这些杉木集成材是在日本九州加工完成的,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可以直接作为建筑结构材料,同时还具有无需涂料的木材自身细腻的质感纹理的美感。杉木独有的触感和清香,也能使人在建筑中也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教堂的附属建筑外墙则采用清水混凝土材料,展现出质朴无华的建筑风貌。
图片来源:由苏圣亮拍摄
二、建筑师:津岛晓生
津岛晓生,1962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日本建筑师。现任津岛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他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建筑设计专业和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城市设计专业,2000年创办津岛设计事务所至今。他曾获得1989年美国建筑师协会(AIA)亨利亚当斯奖、2000年美国建筑师协会(AIA)作品奖等。
津岛晓生的建筑代表作品有美丽洲教堂、上海万科五阶坊、香港高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办公总部基地等。
图片来源:https://architizer.com/users/toshio-tsushima/
浙江省社科联社科普及课题成果
课题编码: 21KPW06YB
课题名称: 杭州市当代建筑名家名作
工作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负责人:熊倬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