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杭城望族许家的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21-07-03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市上城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FM105.4西湖之声,每周五晚10:00合作推出《钱塘夜话》节目,讲述钱塘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谈及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相依。在建党百年之际,《钱塘夜听》将推出“钱塘世族 家国往事”系列,讲述世居钱塘江流域著名家族的历史和人物传奇。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世居钱塘江北岸的横河桥许家。

要说晚清民初杭城的繁盛,名门望族是绕不过的一个话题。这段时期杭城的名门望族,有“八大姓”“四大家族”的说法,流传着种种家学传承、饱含钦佩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便是以横河桥许家为主角儿展开。

据许氏总谱记载,横河桥许家自浙江富春迁至钱塘,以种茶为业。许家最鼎盛时期是在清末民初,建成的许家府宅“积厚轩”有七进二层楼房近百间,家庭成员多达四百余人。最令许家骄傲的是,许家子孙勤学苦读,仕途得意。从清乾隆三年至光绪二十九年的165年中,许氏家族一共出了9位进士、25位举人,秀才、监生更是不计其数。当时浙江考场甚至有“无许不开榜”的说法。

其中,乾隆朝进士许学范,官至刑部员外郎,育有七个儿子。许学范作为一家之长曾经画了一幅《家庆图》,他在画上题有:“愿我后人勿荒于嬉,勿流于薄,庶几子孙繁衍,不堕家声”等句,可见家风传承之严谨。

中国台湾作家高阳,本名许晏骈,1922年3月就出生在“积厚轩”许家府宅。高阳的高祖许乃钊官至江苏巡抚,父亲许宝朴为清秀才,世代书香。高阳童年时,家门口悬挂著三块御赐的匾额,花厅内的巨匾则是慈禧太后亲书的“福寿龙虎”,可以说是门第显赫。但是好景不长,高阳父亲早逝,家族昔日的辉煌烟消云散,所幸,世代书香的传统却一直延续。  

高阳从小受家学熏陶,饱读诗书,由于抗战关系,他没能完成大学学业,考入杭州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有志于抗战报国。卸甲从文后的高阳回归自我,开始在报刊上连载历史小说。他精通清代历史掌故,加之后天阅读广泛,正史野史、民间传说,历史考究等等他是无一不看,如此丰厚的学识储备终于在创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慈禧全传》《胡雪岩》《红楼梦断》等多部历史小说相继问世,在一张一弛的故事叙述中,历史风貌自然而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欲罢不能。全球华人世界一度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的说法。

除了高阳,近现代钱塘许家还出了民盟创始人之一许宝驹、数学家许宝騄等了不起的人才。大书法家梁同书先生赠许家的对联上写:“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可谓是钱塘许家世代书香不绝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