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世为杭州首富”的高家,甚至有“高半城”的称号!

发布时间:2021-07-17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市上城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FM105.4西湖之声,每周五晚10:00合作推出《钱塘夜话》节目,讲述钱塘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谈及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相依。在建党百年之际,《钱塘夜话》将推出"钱塘世族 家国往事"系列,讲述世居钱塘江流域著名家族的历史和人物传奇。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世居钱塘江北岸的高氏家族。

高家是杭州最古老的家族之一,高家的远祖可以追溯到北宋大将、武烈王高琼。高琼后人高世则护卫宋高宗南渡有功,宋高宗于是下诏在杭州武林门内建高氏“五王祠”。此后,高氏家族定居绍兴,繁衍生息,一直到后人高士桢来到杭州经商,从此开启了高家的杭州时代,高士桢也被尊为杭州高家祖先。

始迁祖高士桢早年家境贫寒,发家致富后仍十分勤俭。“乐善喜施”说的就是高士桢,只要是做慈善,花费数十百金他也毫不在惜。75岁高龄卧于病榻的时候,他仍不忘教诲子孙,要“一心向善”。高家世代以良善为本,后人不论是从商,还是读书都卓有成就。高士桢之孙高凤台,嘉庆丁卯年考中举人,入京担任内阁中书,成为高家首位京官,也成了后辈们的楷模。1903年,晚清最后一次科举考试,高家叔侄郎舅四人皆上榜。

经商的人当中,要数高炳麟最为成功。高炳麟产业项目繁多,尤其善于布业经营,当时甚至流传有“高半城”的说法,说的就是高家广有产业,购地建房,在杭城内外置有多处豪门大宅。书中记载有,高家“世为杭州首富”。高炳麟之子高子韶继承父业,1905年出资800银元在水漾桥西开设高义泰布庄,其规模一开始就非同凡响,加之经营有方,生意越做越大,并于1911年将店面搬迁至商业中心区最繁华的羊坝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高义泰迅速成长为与元泰、开泰、宏裕齐名的杭州四大布店之一。1923年高义泰布庄建成四层楼西式洋房一幢,下层为营业厅,上层为办公及仓库,如此大楼在当时的中山中路首屈一指。后来,有浙江兴业银行大楼等银行大厦相继崛起,高义泰布庄大楼这才让出了“老大”的位置。建国后,高义泰布庄曾改名为时新布店,1984年恢复高义泰店名后经营至今。1999年,因修建西湖大道,中山中路上的西式老楼不复存在,高义泰布店于2003年迁至延安路180号,继续沿袭着传统的布业经营。

高家不仅走出了高子韶如此成功的商人,还培养了不少文人墨客。高子韶的六个儿子皆在书画领域有所造诣,长子高存道、二子高野侯、六子高络园三人尤其擅长绘画,世称“高氏三杰”。二子高野侯,字时显,是现代画家、鉴赏家。高时显以喜爱梅花,善画梅花著称,还热衷于收藏古今名家的梅花图,计500余幅,其中镇库之宝有王冕《梅花图》卷,均藏于书屋“梅花阁”。高时显一生对王冕的墨梅图情有独钟,临终之时曾吩咐家人将这幅墨宝捐献给国家。1984年,高氏后人遵照遗训,将其所藏上千余件文物书画全部无偿捐献给杭州政府,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至此,钱塘高家的家族故事,也被传为一段佳话,流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