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师范大学刘耘华教授在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郁文楼为广大师生作了一次以“古代中国为何未能产生近代科学?——‘李约瑟难题’再解”为主题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的蓝青文学社与郁文书会联合举办,由中文系王定安副教授主持。
英国学者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影响深远,而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自20世纪50年代初由其本人提出以来更是在中西学界产生了经久不衰的回应。刘教授的讲座从李约瑟对中国文化几个主要流脉的评价、中国关联宇宙论的内涵、“李约瑟难题”与“单子之问”三个方面展开。
作为科学家的汉学家,李约瑟主要是用近代西方科学的标准来评价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刑名之学等思想流脉,给予中国科学以批判性诠释。李约瑟将“科学”划分为原始科学、中古科学、近代科学、新科学四种形态,刘耘华教授细致解读了四方面内涵。
以李约瑟对于先秦诸子的诠释为线索,刘教授进一步介绍李约瑟主要汉学思想。李氏认为儒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儒家虽重视理性,但是它排斥自然,只注重人与社会的倾向,对自然科学的进步有所妨碍。
道家则具有更高的价值,道家关注“天道”而非“人道”,重视“自然秩序”,否定人类中心主义,虚己待物有裨于容纳自然。相比儒家的阳刚、控制、强硬、管控、进取,道家对于自然采取的是被动、含容(接受)、诗性、阴柔、顺从态度,而这正是近代科学的重要前提。然而由于缺少明辨思辨的逻辑体系指导,中国科学的发展方向仍然出现了偏差,催生了养生学之类的经验科学。
在李约瑟看来,墨家在明辨思想与逻辑思考上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具有现代性,闪耀着“一种奇特的现代光环”,而法家提倡排除“情”的“成文法”精神亦是科学研究所需要的。
其次,刘耘华教授讲述了李约瑟关于中国关联宇宙论的内涵阐释。李约瑟对于中国文化性质的认知主要受到葛兰言以及另一位英国学者怀特海的影响,关联宇宙论就来自法国汉学家葛兰言。
刘耘华教授针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集中探讨。关于“李约瑟难题”,李约瑟有其自身的解答。自公元前1500年起中国就产生了“官僚封建主义”,官僚体系给科学造成了不利影响。重农抑商、中央集权、反对“逐利正当性”的儒家学说、排除科学的科举考试内容等,均一定程度抑制了科学发展。再者,迥异于西方注重外部世界的机械论,中国自然科学主要动力是从系统内部寻找有机联系,强调宇宙自为的内生性。
最后,刘耘华教授也给出了自己对于“李约瑟难题”的回应。刘教授指出,时至今日依然应当思索如何促进真理的探索、科学的发展。政府治理与科学发展的关系,以及科学研究与商业(工业)应用的关系,是重中之重。
刘教授特别强调知识与爱的关系,指出要为自然知识找到一个方向,即爱,具体而言,是对他人、整个人类的良善意识。科学知识固然是“价值中立”的,却理应受到爱的制约。自然知识与真理的发现需要一个自由学术,但是当人类拥有强大力量,控制自然之时,应有“爱”的思想来加以制约。“爱”的引导需要后天培养,寻求知识真相与“爱”的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教育体系当中至关重要。只有爱的知识、美的知识与自然知识相协调,构成良性互动关系,自然科学才能避免走向负面结果,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未来。
讲座结束后,刘耘华教授与在座的同学进行了交流互动,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刘教授解答了在座同学的许多疑惑,在座学生受到诸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