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锻造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新优势

发布时间:2021-06-25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重点任务。《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对浙江省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再部署再深化。加快锻造“十四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优势,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浙江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又是加快形成13项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要求。

近年来,浙江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大力实施规划引领、创新驱动、载体支撑、试点示范等举措,积极应对和化解中美经贸摩擦负面影响、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规模持续壮大。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雏形初步形成。尤其是数字经济发展呈现规模增长强劲、创新融合驱动加快、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的良好态势。2019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的GDP比重达到10%,已成为引领全省乃至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当前,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态势,国内外产业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站在“十四五”开局新起点上,浙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锻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未来应重点聚焦“新高地”“策源地”“生态圈”“双驱动”四大战略,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持续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实施“新高地”战略,完善顶层设计,加快构建梯次清晰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在“十四五”规划中,立足新发展格局和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出台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一是谋划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用足浙江省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完备、创新链较强优势,以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建设为契机,积极呼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主动谋划长三角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建成世界级产业基地。二是扶持若干具有浙江辨识度的产业集群。重点关注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等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持续扩大产业规模效应,推动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三是培育孵化新兴产业集群。加大对“宅经济”“云经济”“无人经济”等新经济政策扶持力度,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应用,鼓励开发定制化应用场景,打造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面向未来社会的产业集群。

实施“策源地”战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提升产业安全可控发展能力。牢牢牵住创新“牛鼻子”,着力弥补短板、消除瓶颈,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力。一要集中精力抓原始创新。系统梳理核心产业的关键技术,持续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和布局。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下,持续稳定加强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充分依托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等科技力量,加强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打造竞争新优势。二要集聚力量建创新平台。支持省属企业、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强强联合,组建高能级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聚焦全产业链开展基础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联合攻关,打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创新示范—产业转化”协同创新链,推动创新主体同频共振。三要集成改革激发创新活力。面向数字化、智能化创新管理新需求,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监督制度创新,加大创新群体利益保护,健全完善激励机制,释放创新潜能。

实施“生态圈”战略,优化配置优势资源,推动创新资源要素协同发力。加大人才、数据、新基建和金融等要素投入,促进各类要素协同发力,筑牢产业发展“四梁八柱”。一是加大创新人才培育招引。研究实施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招引政策,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做大人才增量。实施创新人才计划和杰出工程师行动,把高端人才培育作为夯实产业发展根基的重要抓手,着力建设全球人才蓄水池。二是深挖数据要素支撑潜力。全省在打造“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现代政府同时,加快推动全社会数据共享开放,促进知识、信息、数据等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集聚裂变,探索创新大数据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三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浙江省新基建基础实、主体强和需求旺等优势,加快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提升创新发展环境,超前布局建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基础设施。四是畅通现代金融支撑。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支撑作用,强化商业贷款、科技银行、风险投资等支持,研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担保专项,引导更多天使基金、种子基金等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打通创新成果产业化资本梗阻。

实施“双驱动”战略,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双向驱动,推动集聚全球高端要素。在新发展格局下,应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双轮驱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一要以加快世界级研发机构培育打造全球创新资源“强磁场”。加大力度支持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等建成国际一流研发机构,推动全球创新要素战略合作,产出更多世界级“并跑”“领跑”成果。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支持创新机构牵头打造科创共同体,探索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创新体系,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向浙江省集聚。二要以支持世界级创新企业培育织密面向全球的“创新网”。以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为突破口,在深化实施“雄鹰行动”基础上,加大实施世界级创新企业培育力度,研究制定具有竞争性的财税、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提升浙企全球科技创新要素整合力和生产网络参与度。(本文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负责人郭江江)

【作者:郭斯兰,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高级经济师;郭江江,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