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成果推介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以丰富成果结项

发布时间:2021-06-16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项目基本情况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王杰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批准号:15ZDB023),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审核鉴定结项良好(结项证书号:2021&J039)。

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本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资源,在当代文化条件下深入研究了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以当代美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前沿问题不断转换,研究难度大。课题组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在“文化经济时代的美学问题”“中国审美现代性问题”“审美制度与当代艺术批评”“当代艺术的情感民族志研究”“中国悲剧人文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重建”“当代艺术批评形态研究”等问题域中逐渐聚焦,展开不同角度的跨学科研究,在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与当代艺术批评的关系这个研究领域,提出了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中的美学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径,从对当代艺术现象和艺术批评所提出的美学问题入手,取得了实质性的研究进展。

课题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当代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问题域中,当代美学是有本体论基础的。从审美形式与社会生活的辩证关系,或者说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整个世界美学系统正在以从康德美学为基础的形式美学向以文化和审美经验的丰富性为基础的当代美学转化和发展。课题组以当代社会进步的途径和审美革命的理论;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相关理论问题;当代艺术批评的形态及其理论意义;关于当代文化中的信仰重建以及中国文化价值链的修复问题等展开一系列的研究。

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课题组学术价值体现在:从中国学者和中国审美经验的角度,第一次对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当代美学与当代艺术批评的关系作出了系统性的阐释。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提出了“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乡愁乌托邦”“中国审美现代性”“审美制度”“情感民族志”等一系列的当代美学研究的重要概念,对这些概念的内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作出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化、学理化方面作出了努力,相关研究可望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和传播。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对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这个世界性的学术难题作出了中国学者的研究和思考。对中国审美现代性理论结构的概括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一个重大的研究成果,这个观点的论证和阐释将在美学基础研究方面推进中国美学的建设和发展。通过情感民族志的研究和当代艺术批评的研究,在中国当代文艺政策的制定,当代中国文学艺术高峰的建设等方面从美学的角度发出了声音,提供建设性的理论方案。

2015年—2020年间,课题组在首席专家的统筹下,组成近60人的课题组,分成六个子课题,和若干项相关研究。本项目共完成论文、译文、专著、编著、译著、教材等共计365余篇,其中,发表学术论文290篇。多篇论文发表在权威期刊A&HCI、《文艺研究》等权威期刊。课题研究成果产生了比较好的社会影响和学术影响,36篇研究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哲学文摘》转载。多位子课题成员在研究基础上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以及省级社科项目立项共计11项,科研获奖2项。

首席专家王杰教授发表论文52篇,文章Aesthetic Anthropology:Constructing a New System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 and Art Criticism、《文化创意时代的美学转型》等收录A&HCI、《文艺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

项目负责人介绍

王杰,二级教授,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人文学部副主任、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集刊主编。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美学、审美人类学、当代美学问题。担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教材委员会语文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出版基金评委、教育部第二届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第一、二、三届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兼任人大报刊资料中心《文艺理论卷》等期刊编委。

发表学术论文两百余篇:其中CSSCI论文百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等转载60余篇;出版专著9本、译著6本;主编4套丛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其中重大、重点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及其他省级等项目共计10项。主编教材已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材奖2项;获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