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中国当之无愧的“兵工之父”,专注“中国制造”!

发布时间:2021-05-08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市江干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FM105.4西湖之声,每周五晚10:00合作推出《钱塘夜话》节目,讲述钱塘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谈及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相依。在建党百年之际,《钱塘夜听》将推出“钱塘世族 家国往事”系列,讲述世居钱塘江流域著名家族的历史和人物传奇。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世居钱塘江南岸的绍兴俞氏望族及其后人:中国“兵工之父”——俞大维。

相传,中国姓俞的始祖乃是远古时期的俞跗。据《史记》记载,俞跗不但是黄帝的臣子,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外科医生。早在5000年以前,俞跗就已经懂得使用“割皮解肌,洗涤五脏”的现代外科理念治疗病人,挽救生命,以至于汉字俞的寓意也与治病救人相关,俞字加上竖心底就是治愈的“愈”,也即病好了的意思。

在绍兴新昌,俞就是个大姓。据史书记载,始迁祖俞稠是唐朝的进士,为官清廉,育有一子俞珣。唐末黄巢起义,战火肆虐,俞珣 弃官带着已经退休的父亲来到新昌五峰坑隐居。此地有五座山峰环绕,风景秀丽,俞氏一族此后便依山傍水而居,清廉传家,发展成了近代历经百年不衰的名门望族。到了绍兴俞家三十九世孙,时代又成就了一个兵工神话——俞大维。

俞大维,生于1897年。父亲俞明颐曾任中国最大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的董事,母亲曾广珊是曾国藩的孙女。如此烜赫的家族并没有造就一个纨绔子弟,相反,家族遗传赐予了俞大维异乎常人的天赋,他19 岁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南洋公学,随后又考入中国第一所全英文教学的圣约翰大学。1918年,他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获得硕士,博士学位。随后他前往德国继续攻读哲学和数学,25岁就在国际顶级数学杂志上发表文章,俨然已经成为了西方学术界的佼佼者,前途一片光明。

当时,日本正磨刀霍霍对准中国,大洋彼岸国家的命运时刻牵动着他的心。1932年,他拒绝优渥待遇,在国家危难之际,毅然飞回祖国,一门心思钻进了枪炮的世界中。1933年,他开始担任兵工署署长兼任兵器教官,掌管起整个中国的武器制造。

虽身居要职,位高权重,但是祖上清正廉明的传统像家族基因一样刻印在俞大维身上。当时国民党政府里贪腐成风,官员在外收受贿赂成了公开的秘密,尤其是在军工领域。一次俞大维去欧洲采购山炮,厂方为他准备了12门,并按照惯例,告诉他将有一笔不菲的回扣。当他知道这笔回扣正好可以购买3台同样规格的山炮以后,他平静地说:“原本打算先买12门,既然这样,希望你们赶工,15门山炮一齐交货。”此言一出,在场的中外人士顿时刮目相看,如此清廉的官员实属难能可贵!

´早在回国伊始,俞大维就敏锐地察觉到中日局势紧张,大战一触即发,于是他对外引进先进武器、技术,对内大力整顿军工厂生产陋习,兴建各类研究所,为抗战做好了各项军事准备。1937年中日大战爆发,在八年抗战里,俞大维又领导兵工企业在大后方坚持生产,并研发出性能良好的“中正式”步枪。因为他,前线武器、弹药的供应从未间断过,他以一己之力,保证了抗日战争中国军队的武器需求,为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 半部书生,半部戎马 ",俞大维求学时,他与史学大师陈寅恪同被誉为“最有希望的读书种子”;抗战时,他获得国内外官员、学者的一致肯定与赞扬;他主持兵工厂业务,长达十四年之久,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兵工之父”;他为中国的兵工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解放后这些人才为新中国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如钱学森在两弹一星颁奖大会上,作为受奖的首席科学家在讲话中说的:“今天我们能交出这样一张成绩单,要特别感恩和怀念三位先贤前辈,第一位就是俞大维先生。”

俞大维身处风雨飘摇的年代,他身上凝聚的是民族觉醒的伟大精神力量,时隔近百年,仍然砥砺着我们中华儿女不忘初心,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