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瑞安市委宣传部、瑞安市社科联联合举办《孙宣日记》首发仪式。瑞安市玉海文化研究会、瑞安市地方志研究室、瑞安市图书馆等12家单位现场接受赠书。孙宣后裔代表孙姝到会,温州大学教授等与会的专家学者和嘉宾作交流发言。
《孙宣日记》原称《朱庐日记》,是一部中国近代人物日记,记录了1919年至1934年民国社会生活的面貌,包括习俗礼俗、家庭生活、社会伦理、时政新闻、教学情况等方面。此书也呈现了瑞安孙氏第三代人脉关系与文化取向,丰富了民国期间地方与外界的文化景象。该书由温州市图书馆编,温州博物馆研究馆员谢作拳整理,中华书局出版,内容包括民国八年日记、晴翠馆日记、宜楼日记、淞滨横舍日记、甲戌日记等部分,约34万字。
孙宣是瑞安孙氏家族的后裔翘楚之一,地方著名学者孙锵鸣之孙,从小游学于堂伯孙诒让门下,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与富集的社会背景,并深得名师的器重与教诲。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孙宣北上京师崭露头角,因文笔出众,思维缜密,受蔡元培先生、徐树铮将军的赏识。由于民国风云多变,孙宣的职业生涯也几经跌宕而游离不定,外蒙库伦、北平、黑龙江、兰州、天水、上海等地都有他文墨生涯的足迹。
孙宣一生虽没高官显职,但是他的游历丰富,广结名宿、文友,他的生活与工作经历可以说是五四以后民国早期文人的缩影。在抗战前夕,孙宣在上海任教,是位颇受师生拥戴的国文教师,同时又被聘为《青鹤》期刊的特邀约稿人,与众多的名人宿儒都有交集。一方面,他利用沪上文化窗口,将孙锵鸣、孙衣言、孙诒让三位先生未刊的文章相继整理面世,把瑞安的文化向外输出。另一方面,他把国内的人文思想与社会情势,传播到瑞安。
专家学者和嘉宾们纷纷表示,《孙宣日记》要放在大历史背景下看,是瑞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体现,瑞安还要进一步挖掘研究地方历史文化,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助力瑞安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增强地方文化自信等。
瑞安市政协副主席、瑞安中学校长陈良明认为,《孙宣日记》为了解瑞安近代历史提供了基本资料,为瑞安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增加了厚重的砝码。
(瑞安市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