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18日,由海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协办的“科学先驱·数字弄潮”纪念李善兰诞辰21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海宁市举行。
17日,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纪志刚教授和萨日娜教授,与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嘉兴市作家协会主席杨自强,就“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在数字化产业时代打造属于海宁的历史人文名片(以晚清著名海宁籍数学家李善兰为例)”进行对谈研讨,并接受了媒体专访。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科学史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纪志刚作《十九世纪中外科技文化交流的弄潮儿——从李善兰在上海的西书翻译谈起》专题讲座。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萨日娜作《李善兰科技著作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专题讲座。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数学史专业委员会)会长徐泽林作《李善兰精神事迹概述》专题讲座。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潘澍原作《伟烈亚力、李善兰续译<几何原本>版本述略——兼谈海宁畴人史料》专题讲座。
李善兰,原名李心兰,字竟芳,号秋纫,别号壬叔。出生于1811年1月,逝世于1882年12月,浙江海宁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天文学、力学和植物学家,创立了二次平方根的幂级数展开式,研究各种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这是李善兰对19世纪中国数学界最重大的成就。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李善兰受到国际数学界的普遍关注和赞赏。1868至1882年,李善兰任北京同文馆天文算学总教习,从事数学教育十余年,其间审定了《同文馆算学课艺》等数学教材,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是中国近代数学教育的鼻祖。在19世纪把西方近代物理学知识翻译为中文的传播工作中,李善兰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一生翻译西方科技书甚多,将近代科学最主要的几门知识从天文学到植物细胞学的最新成果介绍传入中国,对促进近代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海宁市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