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他创造了一个武侠江湖,将家国情怀世代传承!

发布时间:2021-04-17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市江干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FM105.4西湖之声,每周五晚10:00合作推出《钱塘夜话》节目,讲述钱塘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谈及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相依。在建党百年之际,《钱塘夜听》将推出“钱塘世族 家国往事”系列,讲述世居钱塘江流域著名家族的历史和人物传奇。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世居钱塘江下游的海宁望族——查氏家族。

查氏家族,是海宁最著名的家族之一。始迁祖查均宝为了躲避元末战乱,于公元1357年,从江西婺源迁至海宁袁花镇。查家遵循“以文为业”“读书为本”的查氏祖训在此世代繁衍,日渐兴旺。

明、清时期,海宁袁花查氏出进士二十一人,举人六十六人,成为江南显赫的“官宦世家”。康熙帝亲自为查家题对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并御赐匾额“嘉瑞堂”,以表彰查氏家族为国为民,尽忠报国的优良门风。

六百多年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和为国为民的士大夫情怀世代沿袭,直到近现代,海宁查家还出现诸多大师级的名家,如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查忠礼、爱国实业家查济民,诗人穆旦,本名查良铮,以及在华人世界里耳熟能详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本名查良镛。

金庸于1924年3月10日出生于海宁袁花镇赫山房,是海宁查氏第22代孙。查家家境殷实,藏书尤丰,自幼好学的金庸饱读诗书,博览国学经典。在书香环境的熏陶下,金庸度过了安逸的少年时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3岁的金庸随学校南下,开始了千里跋涉的流亡之旅。由安至危、由富到困,但金庸没有在战乱的颠簸流离中颓丧。求学期间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外交官。后来虽跟外交官的梦想擦肩而过,但时代的机遇则成就了他一整个武侠世界。

金庸开始武侠小说的创作,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1948年,金庸被派赴香港《大公报》任编辑。1955年,《大公报》旗下的晚报有个著名的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到了创作疲惫期,小说即将完结。于是,总编邀请金庸继续写下去。他便把自己名字中的镛字左右拆开,做了一个笔名:金庸,创作了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以家乡海宁的一则传说为故事原型,作品一炮而红。

金庸的创作从此一发不可收,十五部长篇武侠小说接连问世,打造了一个宏大辽阔、自由烂漫的武侠江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两岸读者。

值得一提的是,金庸武侠世界中的侠义,并不是单纯的快意恩仇、惩恶扬善,而是注入了家国情怀的侠义,海宁查氏代代传承的家国情怀成为了金庸多部小说的内核。金庸笔下的一系列江湖人物,在国家利益、民族大义面前,总是毫不犹豫地把个人恩怨、一己得失放到一边,挺身而出,这也是金庸内心深厚的家国情怀在书中的投射。

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曾经提及金庸

白岩松:欢迎收看“新闻一加一”,今天媒体当中有很多的标题,《金庸: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大侠金庸,大闹一场,悄然离去》《只有一个金庸》等等等等,但是在众多标题当中我感觉缺一个,哪一个呢?《纪念金庸也是纪念改革开放40年》。

2018年金庸先生去世后,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以“纪念金庸,也是纪念改革开放40年”为主题做了一期对先生的回顾。节目中特别提到了,金庸先生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交往。 

1981年,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单独会见的第一位香港同胞,便是金庸先生。见到金庸,邓小平脱口而出:“你的小说我读过,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我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你书中的主角大多是历经磨难才终成大事,这是人生的规律。”

原来,1973年3月,恢复工作的邓小平从江西返回北京后不久,就托人从境外买了一套金庸小说,日常阅读,爱不释手。

那次交谈,邓小平明确告诉金庸,回到香港告诉你的朋友,对他们说不要担心,生活不会有大改变。这次会谈,新闻媒介纷纷予以报道,轰动一时。此后不久,金庸小说在内地“开禁”,很快成为畅销书。此后,金庸在“一国两制”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金庸谈及香港回归的时候表示:“香港回归的工作,我从1981年就开始参加了。现在一国两制,我在香港生活的很好,你们到香港来看看,香港做了一国两制的榜样!”

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立,金庸与海宁同宗香港实业家查济民先生一起,提出了“香港政制过渡应实行循序渐进的民主选举的主流方案”,即有名的“双查方案”,为香港的顺利回归祖国作出了莫大贡献,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奇彩的一页。“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可谓是金庸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正如金庸先生在书中的武侠江湖里,融入了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诗、词、曲、赋可谓信手拈来,查氏后人查律也在用他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赋予其时代的美学意蕴。

查氏后人,查律,现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他表示:“我们海宁家族祖训里面是从文不从武的,这种文的传统对我的影响非常大,现在就变成我的事业。文的传统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面充分的体现出来,他的小说里面用诗,词,赋,绘画,书法营造小说环境,这些东西是必不可缺的,说明也是深入到他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们家族里面传承下来的,像小说家金庸,像诗人穆旦都是以文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这种家族传承也体现了我们这个家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的眷恋和热爱,愿意为此奉献和付出。”

波澜壮阔的海宁钱江潮沿着时间的长河奔腾不息,而海宁查氏坚守传统,为国为民的精神将如潮入海,滚滚向前,历久弥新。

寻访小贴士

❖金庸旧居位于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新袁村赫山房17号,海宁客运站可乘坐101路或205路公交至袁花公交站下;海宁火车站可乘坐103公交车尖山新区方向,龙鑫嘉苑站下,转社区巴士2号线至袁花公交站。袁花公交站往西走300米即可看到“金庸的家乡”石碑,往南进入村道按指示牌步行500米左右。 自驾可由常台高速袁花互通下,往西3.8公里。旧居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8:30-16:30。

❖査济民祖居位于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新袁村大坟头78号, 海宁客运中心站可乘坐101路或205路公交至袁花公交站下,往南步行1.2公里;海宁火车站可乘坐103路公交车至龙鑫嘉苑站,转322路大临方向至新伟公交站下。自驾可由常台高速袁花互通下,武侠路往西转新袁路约3.8公里。参观査济民祖居的游客,需提前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