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鹿城区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宣讲活动为契机,组建街镇“书记宣讲团”,聚焦谁来讲、哪里讲、怎么讲三大重点,形成“区、镇、社”联动宣传格局,全力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一是严把“入口关”,解决好“谁来讲”的问题。借助支部书记群众基础好、威望高的特点,打造“书记宣讲团”,通过支部书记的乡音把“文件语”变成“家常话”,将新思想讲进群众心里。如鹿城区大南街道组织7位新任社区书记、主任,对应“七彩大南”宣讲品牌,于下沉式彩虹广场进行集体亮相,并通过首场“初心为民、幸福有我”主题宣讲正式“成团”,吸引300多名群众参与现场学习。
二是扩展“主战场”,解决好“哪里讲”的问题。坚持在社科普及基地、文化礼堂等阵地开展宣讲活动,以“村口大榕树”“公园文化长廊”等为舞台,积极将讲堂搬到群众的“生活现场”,全年共开展宣讲2.2万余场。并运用喇叭、手机等移动“宣讲器”,开展播报宣讲、直播宣讲等活动。如鹿城藤桥镇姜村村党支部书记将宣讲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延伸至了田间小道,镇南村党支部书记利用村内广播每天下午3点用温州话进行宣讲播报,形成“镇南播报”品牌。
三是挥好“考核棒”,解决好“怎么讲”的问题。根据宣讲质量、群众满意度、日常培训等情况纳入对村书记的年终考核,确保宣讲团管理有制度保证。谋划推出周期性的培训机制,通过一肩挑“炼金”计划、“书记学院”“老带新”等方法,确保宣讲队员能力不减、水平不降。如鹿城仰义街道开展“老书记最后一课”交流会,邀请5位离任老支书对标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新村社班子面对面传授“书记式”学习法,提供“红色宝典”。
(鹿城区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