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港口的历史记忆与文学形象”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12-30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12月23日下午,一场题为“港口的历史记忆与文学形象”的学术研讨会,跨越东海,在宁波大学与日本早稻田大学之间举行。本次会议由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院、人文与传媒学院、早稻田大学SGU、角田柳作纪念国际日本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会议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举行,早稻田大学综合人文科学研究中心所长兼文学学术院副学术院长河野贵美子教授主持。受疫情影响,宁波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的师生通过线上参会。

早稻田大学田中史生教授在致辞中说,2019年9月,早稻田大学与宁波大学携手在宁波成功举办了“全球视野下的浙江与日本文化交流史国际学术研讨会”。2020年的研讨会因新冠疫情的影响不得不中止。今年,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会议,同时将会议探讨的学术领域从历史学扩展到文学,重点关注文学题材中出现的港口形象。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特聘院长龚缨晏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自古以来,无论是在中国,日本,还是世界其他地方,港口是文学想象的一个重要来源,城市也因为文学想象而获得精神上的活力;宁波与东京是世界上著名的港口城市,宁波大学与早稻田大学则是这两个港口城市孕育出来的大学;这两所大学合作探讨港口与文学的关系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创新意义。

宁波大学教授张如安作了题为“从诗歌看宋元时期的宁波港口文化”的报告。他根据宋元时期关于宁波港口的诗歌,通过离情文化、渔文化、海洋信俗文化、海丝文化四个视角的解读,分析了港口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讨论了宁波地区富有特色的航海信俗,以及宁波与日本等地之间频繁的贸易往来,从多个角度展示了宋元时期宁波港口文化的历史底蕴。

田中史生教授以“日本说话、物语文学所见9至12世纪的九州与海商”为题,从《竹取物语》《平家物语》等日本古代文学作品中发掘了大量的例证,结合文献记载及考古资料,探讨了古代东亚海域的贸易联系。他指出,11世纪中叶之后,博多逐渐成为日本最主要的国际贸易中心,中国商人聚居的“唐房”随之出现。《今昔物语集》等文学作品,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商人在博多湾地区的活动。田中教授进一步指出,文学与史学存在着互补关系,文学作品中的一些描述,可以弥补因史料匮乏而导致的史学研究空白。

早稻田大学教授高松寿夫在“《万叶集》所见古代日本的海运与港口”报告中,根据《万叶集》这部日本最古老的诗歌集,探讨了古代日本的港口及海上航线。他特别分析了古代日本官吏以及其女眷利用日本国内海上航路朝廷旅行的情况,包括人们对海上航行危险性的认知。高松教授最后讨论了柿本人麻吕的《石见相闻歌》,考察了古代日本人是如何借助海洋而表达内心情感的。

三位教授报告结束后,早稻田大学博士研究生乐曲、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章佳蒙和孔丹洋分别对这三个报告作了点评。在浙江大学王海燕教授的主持下,来自浙江工商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向三位报告人进行了提问,三位报告人作了认真的回答,气氛热烈。王海燕最后指出,由学生点评教师的报告,这种创新性的做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河野教授作总结,她表示本次学术研讨会体现了早稻田大学与宁波大学的合作,体现了文学与历史学的互动,体现了中日两国汉字史料的结合,会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她期待早稻田大学与宁波大学能够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文学与史学之间的合作研究,促进国际学术繁荣。

(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院供稿  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