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发布时间:2021-12-25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两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它的独特韵味。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光彩夺目,还是精神世界的审美源头,宋文化总让人感到意味深长。让我们跟着《夜听宋韵》,回眸两宋文明,品味文化精髓。

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陆九渊提出“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一语触动人心,有力地挑战了当时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陆九渊的学说独树一帜,上承孔孟,下启明代王守仁,被称为“心学”,被认为是同一时期唯一能与程朱理学相抗衡的学派。

陆九渊,字子静,今江西金溪人,父亲陆贺是一名闻名乡里的贤达之士。陆九渊从小就显现出异乎常人的天赋,四岁时,他问父亲,“天地何以无穷际”;等到长到13岁,他对自己少时思考的问题忽有所悟,他在后来的《语录》中说:“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之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从此,陆九渊在宇宙二字中悟到人生之道。

陆九渊一生事业中,最著名的是他与朱熹的学术之争。陆九渊与朱熹是南宋同时期的哲学家,陆比朱小9岁。陆九渊与朱熹一样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人性之根本,但陆九渊认为“理”并不存在于天地万物,而存在于人的内心世界。他的心学思想直接得益于孟子所说的“万物皆备于我”“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他进而认为人的心和理都是永恒不变的,仁义礼智等道德是人的天性所固有的,致学目的就在于穷此理、尽此心。人难免受物欲的蒙蔽,受到蒙蔽后的心就不灵,理也就不明了,这样就必须通过师友讲学才能恢复本然之心。

陆九渊与朱熹两人的哲学观点有着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的区别,因此,才有了中国哲学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南宋淳熙二年六月,陆九渊与朱熹来到鹅湖寺(在今江西铅山),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会上,两人互相对话,辩论“道问学”与“尊德性”即道德修养途径的问题。朱熹主张“道问学”,提倡先广泛博览而后取其要领的读书方法,提出“格物致知”;而陆九渊主张“尊德性”,其方法重在“发明本心”,提出“易简工夫”。

这次鹅湖之会朱陆争辩了三天,结果是各有胜论,难定一是。朱陆异同的“鹅湖之辩”,可以说是南宋初期儒家理学家们“理性主义”在逻辑上的辩论,是为后世学者所称道的盛事。鹅湖之会后,陆九渊的“心学”和朱熹的“理学”成为宋学两个主流学派。

陆九渊一生重讲不重著,有人曾劝他著书传世,他却淡然自若地说“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后人将其书信和语录等文字结集成《陆象山文集》,他教人“发明本心”,高扬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为人当轩昂奋发,莫恁地沉埋在卑陋凡下处”“心正则无不是福,心邪则无不是祸”。他的思想经后人充实、发挥,成为明清以来的主要哲学思潮,一直影响到近现代中国的思想界,著名学者郭沫若、马浮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