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文学家戴表元曾作诗“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点赞湖州的清雅宜居;16年前诞生在湖州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给予这方山水美丽颜值,更赋予精神内核。这些年来,湖州始终以这一理念为指引,努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这是愿景,更是承诺。
2008年起,湖州在全国率先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先后建成市级美丽乡村537个。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有效带动了高端民宿、农业体验等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下面,为大家介绍就是全省首个乡村民宿集聚区——湖州市长兴县水口乡茶文化景区。
水口茶文化旅游景区,位于长兴县水口乡,地处江浙皖三省交界处,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区域面积8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16.8平方公里,涉及顾渚、水口、金山三个行政村。历来以唐代贡品——紫笋茶、金沙泉而闻名,有“茶文化圣地”之美誉。该景区于2014年年底成功创建乡域开放式国家级AAAA景区,4A级景区的成功创建是对水口乡村旅游多年发展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整个水口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进一步提升。目前,全乡有乡村民宿近595家,床位20000余张,餐位22000多个。
在水口乡最核心的景区莫过于大唐贡茶院,顾名思义,是一座仿唐代建筑。历史上的大唐贡茶院始建于唐大历五年,即公元77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专门为朝廷加工茶叶的“皇家茶厂”,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占地170亩,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由桑苎台、鸿渐楼、御羁园、燕乐楼、陆羽阁、禅茶一味、东廊、西廊、皇家茶厂等九个区域组成。以了解紫笋贡茶各个朝代产品演变的桑苎台生活馆与体现禅茶文化的鸿渐楼生活馆相呼应,形成贡茶、茶具、茶服、茶点、茶玩一应俱全的生活区;御羁园品贡茶、看茶艺,让您尽情享受大唐皇家贡茶院的高贵与典雅。以展示茶圣陆羽生平和《茶经》为主的陆羽阁,与供奉文殊菩萨的禅茶一味南北对峙,雄踞于苍松翠林之中,昭示着禅茶一味的理想境界;东西廊由名人典故、摩崖石刻、二十八刺史、贡茶制作、品茗三绝、贡茶知识等组成,内设各类茶馆,展示茶艺表演交流学习。皇家茶厂再现紫笋贡茶蒸青工艺及现代工艺制作,体验制茶乐趣,现有产品包括紫笋绿茶、紫笋红茶、紫笋饼茶。
整座大唐贡茶院为仿唐建筑,突出"茶"的主题,突显茶文化旅游特色,打造国际"茶文化圣地"的品牌。大唐贡茶院接天目之气脉,引太湖之和冲。环山面水,求天地之合德;负阴抱阳,得日月于其中。陆羽雄阁,茶经圣宫。鸿渐静安有衷,显功昭德;顾渚祥瑞无限,清山碧穹。杯向岭头邀月,恰与古人对饮;风从窗前送景,好向新客推崇。长廊竹径,栈道星篷。茶仙饮露,骚人采风。再续制茶作坊,更驻茶事诗功。进香赐智,品茗祈聪。修复吉祥古寺,又见禅茶泰鸿。佑十方之文脉,赢此处之尊雄。它以美丽的风姿,盛唐的气韵,贡茶的魅力,吸引着各方茶人,其气势恢宏,是集观光、修学、品茗、休闲、购物、体验为一体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内涵相得益彰的茶文化旅游景区。
霸王湖,又称顾渚水库,面积约130亩,库容约24万方,是顾渚村风景点之一。因为风景秀丽,是周边百姓和游客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湖背后的顾渚山上有很多野生动植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几年来,长兴县一直在积极行动争当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区。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顾渚村民在绿水青山上看到了希望,从“卖山林”到办农家乐再到“卖风景”,以上海为主的外地游客纷至沓来,之前贫穷、落后、闭塞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上海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4年的3888元增加到2018年的36000多元。水口乡的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满着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寿圣古寺,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长兴县域历史最悠久的寺院之一。寺院坐落在长兴县水口乡顾渚山茶文化景区,南朝锦屏,北枕金山,群峰叠翠,山溪拥绕,翠竹掩映。寺内一雄一雌千年古银杏树,生机勃勃。雌株一树成林已是“五代同堂”,历经千年,仍然郁郁葱葱,年年硕果累累;千年古井,四季涌泉,清彻如初;遗存至今的明砖宋础,静默地诉说着悠长历史;矗立在寺院广场上的寿圣万佛法华多宝塔,高69米,雄伟峻秀,气象恢弘。
禅茶相伴,吉祥十方,是千年古寺悠长的佛缘之路。清山东巡抚、邑人钱钰诗《重兴寿圣禅寺碑记》载:“朝来爽气,西烹顾渚之茶;夕映清晖,东啸吴陵之月。”,古寺昔日之典可见一斑。时逢盛世,寿圣禅寺秉承顾渚禅茶遗韵,修习以禅悟心,以茶养心;以禅启性,以茶助道。通过禅的智慧,茶的香洁,净化人生,祥和社会。2013年因成功举办第八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寿圣寺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为“俱会一处——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圣地”。
(本文照片摄影作者:陈鲜忠)
浙江省社科联社科普及课题成果
课题编号:21KPW04YB
课题名称:从湖州看美丽中国
负责人: 项晓艳
推荐单位:长兴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