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国家社科基金 | 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研究”以良好等级结项

发布时间:2021-10-08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项目基本情况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丁柏铨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研究”(批准号:16ZDA215),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审核准予良好等级结项(证书号:2021&J155)。

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本项目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以论文的形式总计发表74篇,其中:C刊论文50篇,C扩论文9篇。《新华文摘》纸质版全文转载3篇,《新华文摘》纸质版摘录论文观点1篇,《新华文摘》网络版全文转载4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1篇;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1篇。该项目最终成果拟以专著《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研究》(约55万字)形式出版。该著作由绪论和“历史回顾与基本认知”“舆论引导及舆论监督”“根本原则和须循规律”“媒体融合和新闻舆论工作创新”和“新闻人才培养和新闻队伍建设”等五编计十三章构成。每一编相当于一个单元,使单元中若干章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五编则合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最终成果中包含了一系列重要观点。现择要列述如下:

一是须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置于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的整体发展过程中加以观照、分析和研究。这有利于认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所处的历史方位,理解它与原有的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

二是新闻舆论与意识形态关系密切。新闻以独特的方式存在于意识形态领域。所谓独特的方式是指:以刊播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方式参与社会舆论,通过影响公众意见表达影响其心灵世界。而意识形态同样作用于社会成员的心灵。新闻舆论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表现场域。在新闻舆论中,必然会透映出主流意识形态的诸多内容。新闻舆论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中关于舆论的重要论述有着明显的创新性。习近平同志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有许多创新之处。本项成果也力求体现创新性。例如,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大舆论场”的八个特点是全新的提法。本课题对此进行了分层次分析研究。具体是如下三个层次——相对明显的层次:更具有自发性,更具有突发性,更具有公开性,更具有多元性,更具有匿名性;相对不易觉察的层次:“大舆论场”更具有无界性的特点,即存在于这一层次;不难觉察但不易把握的层次:“大舆论场”的更具有冲突性和难控性的特点,就属于这一层次。

四是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与新闻舆论有关的规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与新闻舆论有关的规律。这些规律是:新闻传播规律、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网络传播规律。本课题对这些规律进行了集中的、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并在研究中提出了比较新颖、比较深刻的见解,这在同类研究中尚不多见。

五是就提高舆论监督水准提出了有一定深度的见解。课题组提出了如下见解:(1)提高舆论监督的精准性。新闻媒体开展的舆论监督必须建立在准确、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坚持用事实说话。(2)体现舆论监督的建设性。全面发挥舆论监督观测和监视社会环境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舆论监督机制和社会监督体系;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从基层和一线所获得的第一手信息;避免消极的和具有破坏性的舆论监督,消解网络传播中的“偏激共振”,破除焦虑情绪下的“谣言法则”,驱散心理逻辑上的“腐败猜想”,化解媒体竞争时代的“眼球情结”。(3)实现舆论监督的有效性。我国的新闻媒体虽然从不缺乏对重大事件的正面报道、对典型的大力表扬和歌颂,但是对于一些发生在社会领域的敏感性、突发性公共事件,往往有所顾虑,总是担心报道不慎会影响社会稳定、有损地方形象。在社会矛盾诱发因素较多、少数人戾气较盛、焦虑情绪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就是干群之间的“解压器”和“调节阀”,对于人民群众正当的诉求要给予正面的关切和回应,而不能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敷衍塞责,要积极发挥新闻媒体在群众中长期累积起来的权威性、影响力和公信力,弘扬社会正义,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六是在对媒体融合重大命题所作探索中提出的具有新意的观点。本研究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问题上提出了不少新鲜见解:(1)媒体融合的要义是融合而非捏合。(2)把握客观规律是有效推进媒体融合的基本前提。(3)强化互联网思维是有效推进媒体融合的关键环节。(4)优势互补是有效推进媒体融合的核心所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方法:(1)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大力开发融媒体产品。(2)以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为支撑,充分释放融合的一体化效能。(3)以制度和工作机制创新为保障,全方位激活融合动力。 

七是对“中国梦”的丰富内涵进行了具有独特见解的论述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本研究认为,“中国梦”有着如下丰富内涵——政治互鉴:“中国梦”是和平之梦、合作之梦;利益相通:“中国梦”是发展之梦、共赢之梦;文明相容:“中国梦”是和谐之梦、包容之梦。讲好中国故事的议题方略应该是:(1)遵循讲好中国故事的基本理念。(2)按议事方略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向世界展示稳定发展的“秩序中国”;讲好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向世界展示充满生机的“活力中国”;讲好“一带一路”倡议的故事,向世界展示共商共建的“友好中国”;讲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向世界展示心忧天下的“情怀中国”;讲好中华文化的故事,向世界展示自信自觉的“文化中国”。


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推动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研究

本研究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出发,对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及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新闻舆论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的历史定位、现实内涵与创新发展等问题展开多维度透视和分析,力求全方位展现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的全貌,为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研究提供帮助,增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理性自觉。

(二)有利于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学术话语体系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观的研究,既是对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经验和问题的反思总结,同时又是在国际政治气候、国内舆情环境、新闻传播生态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对此展开全方位研究,有助于建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

(三)有利于形成特定历史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实践的方法论体系

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讲话,不仅厘清了“职责和使命”,强调了“党性原则”,还就如何适应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如何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新的挑战,如何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中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等一系列问题,给出了针对性极强、具有体系化特征的实践行动纲领,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为提升新闻舆论工作实践水平提供方法论基础。

项目负责人简介


丁柏铨,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担任南京大学新闻学学术带头人,担任本课题首席专家期间为温州大学特聘教授。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新闻采访与写作》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新闻史学会学术咨询顾问委员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外评审专家,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顾问,高校新闻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顾问委员会委员。多所大学兼职、客座、讲座教授。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主持江苏省社科重大委托项目1项。个人专著《新闻理论新探》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专著《执政党与大众传媒——基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研究》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入选教育部推荐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主编的《加入W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作为第二首席专家编写的“马工程”教材《新闻采访与写作》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主持的《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高素质新闻人才》获优秀教学成果校级特等奖、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