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国家社科基金 |“方言接触视阈中的杭州话语法研究”获结项优秀

发布时间:2021-10-28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方言接触视阈中的杭州话语法研究

项目类别: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批准号:16BYY037

所在学科:语言学

项目负责人及单位:汪化云(浙江财经大学)

进行时间:2016.07-2021.06

最终成果:《杭州方言语法研究》

代表性论文:

1.杭州方言的“还是”差比句,《中国语文》2018年第5期。权威期刊。

2.吴语的后置副词状语,《中国语文》2020年第2期。权威期刊。

3.动量词“卯”及其源流,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国语言学报》)2020年第2期。SSCI、A&HCI收录。

4.从语法现象看杭州方言的性质(前期成果),《方言》2014年第4期。C刊

5.杭州方言代词的异源共存现象,《方言》2019年第2期。C刊

6.杭州方言的框式状语,《语言研究》2021年第2期。C刊

7.杭州方言的“比”字差比句,《南开语言学刊》2019年第2期。集刊C刊。

8.吴语区指称货币的名词,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2019年刊。

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

(一)主要内容

1、材料。参考多种方言语法调查表格,遴选调查例句900个,对杭州老派、新派的方言语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2、共时比较研究。注重“似官实吴”现象:第一,杭州方言与周边吴语乃至10个吴方言点语法的共时比较,探寻杭州方言与其他吴语接触出现的语法异同,揭示杭州方言某些语法现象在吴语中的地域分布;离析其中的吴语和非吴语现象,确立其语法的性质。第二,杭州方言与开封方言等官话语法比较,探寻杭州方言中的官话底层。

3、历时比较研究。将现代杭州方言与近代文献中的语法现象进行比较,解释杭州方言语法成分和语法格式的来源及演变的原因,寻绎其语序类型演变的轨迹,与江淮官话的形成比勘互证。

(二)重要观点

本研究重点关注杭州方言的七类语法手段和范畴。

1、重叠:杭州方言的重叠、叠音极其丰富。一是构形重叠。如不同形容词重叠式反映的程度差异,动词AA式重叠表示的短时、尝试或轻松随便的意义、色彩,以及受句管控表示实现、处置或动量弱化等,这是其重叠反映出的吴语语法的突出特色。二是构词重叠和叠音构词,与人们习惯于具象的表达相应,表现出极强的形象色彩。

2、称代:杭州方言代词的系统是异源共存的。如近指代词“接个、格个”、远指代词“那个”,人称代词“我/你/他们”的功能和意义,都反映出吴语、官话杂糅的特色。

3、体貌:完成体、持续体、经历体助词和事态助词“得/勒、来东、过、得唻、了”的功能和语法化路径,以及表达体意义的重叠等其他形态手段,形成了独特的体貌系统。

4、虚词和意义较虚的词:一些虚词语法化路径特殊,独具特色。例如“木佬佬”由形容词而程度副词而合音为“冒”;“得”由动相补语而体标记、事态助词且与“了”并存,且语法化路径一致。

5、句式:话题句、次话题句较共同语更为常见。处置句、被动句、处置句的形成路径与官话一致,与其他吴语不完全相同。

6、否定和疑问:否定词“没有(未)、不、嫑”的否定对象以及涉及的反复问句“V不V(有不有)、V不、VV”等,反映出其否定系统以吴语为主,杂有官话的特色。疑问代词“哪、几、啥西、多少”的功能与分布,则吴语特色鲜明。

7、语序:后置状语和框式状语、双宾句、宾补同现句、差比句存在语序共性和蕴含关系。语序的异序并存现象,反映出方言接触中OV型与VO型语序、VCO型与VOC型语序演变中的文白叠置。

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本成果学术价值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通过对杭州方言语法的系统描写,揭示其语法概貌,填补了系统研究的空白。对于这个濒危方言来说,有“语保”的价值。

二是通过杭州方言与其他吴语和开封方言、黄孝方言等官话语法的共时比较、与宋代以来有关文献语法的历时比较,为杭州方言的归属提供了语法方面的依据。

三是从杭州方言句式和虚词的溯源研究中,揭示其与周边吴语接触中的语法类型演变,丰富了语言接触理论和语言类型学理论。

应用价值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为汉语历史语法特别是南系官话、相关方言、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提供了融汇着历时沉淀的共时平面语料。

二是对于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方言学、汉语史、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等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项目负责人简介

汪化云,1953年11月出生于湖北黄冈,2003年起调任浙江财经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导,为首批“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A类“财苑学者”、3所高校客座教授、5家C刊匿名审稿人;曾任第八、九届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语协常务理事,浙江省高校教指委委员,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等。主要研究汉语方言和语文应用,在《中国语文》《史语所集刊》《中国语言学报》(JCL)等60家境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2本、方言志2卷,主编教材教参3本,主持完成国家、教育部、省一般项目各2项,获省市厅级奖8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