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古代纪录片”《清明上河图》中有趣的小细节,太真实了

发布时间:2021-10-23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两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有它的独特韵味。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光彩夺目,还是精神世界的审美源头,宋文化总让人感到意味深长。让我们跟着《夜听宋韵》,回眸两宋文明,品味文化精髓。

现代人若想了解千年前北宋都城汴梁的生活场景,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观赏中国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古代没有摄像技术,清明上河图就像是现在的纪录片,把历史瞬间的场景记录下来。徐徐展开画卷,后人便可把北宋汴梁城的繁华,尽收眼底。

历史上,北宋年间的汴京十分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汴京城人口达100多万,是十二世纪乃至十三世纪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各色店铺林立,还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清明上河便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就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前往街市,参加商贸活动,繁华的街市盛景,便被画家张择端定格在《清明上河图》的长篇巨幅当中。

张择端在绘画上有着超出常人的天赋和努力,擅长将动态的舟车、桥梁、街道、人物画得惟妙惟肖。作为翰林图画院画师,他的画作被宋徽宗收入皇宫内府,并用瘦金体亲笔在画上题写“清明上河图”五字。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画师画了汴梁及汴河两岸繁华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从郊外到内城,车轿、骡马、船只无一不包。可以看到汴京城内,街边商铺都是进进出出的客人:叫卖的、摆摊的、抬轿的、讨价还价的、骑马的、挑担的、聊天的,来来往往好不热闹。有专家数过,画卷中有将近1000个人物,清清楚楚的有大约600个人。每个人大小还不到一厘米,画里的人物个头虽然小,但张择端出色地完成了对每个人物的刻画。

如果把这幅名画放大看,里面场景不一,人物的动作神态也各不相同。比如,汴京郊外可见一匹受到惊吓的马狂奔而来,后面跟着三个人一路追赶,正前方站了一个孩童,旁边一位大人向前张开双臂,下一秒仿佛就要冲上前去抱起小孩,又比如,街边两个大人站着聊天,身边的小孩挥舞手臂作出不耐烦的样子,似乎在嚷嚷:走啊走啊,我们不要讲话了,我要进城!鲜活生动的生活场景经过画家艺术化的处理,仿佛变成了一出出精彩的话剧,给观画者以无限遐想。

《清明上河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2015年在故宫武英殿展出时,展厅门前观众大排长龙,可见大家对这幅旷世名画的推崇。观赏此图,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北宋当时的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人民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