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书香润泽心灵,读书启迪人生。“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建立以来,首批13家读书会举行了大量的阅读分享活动,一份份高质量的阅读书单,也因这些活动而形成,并持续更新。新的一年,我们特开辟“荐书”新栏目,根据各读书会荐书主题,择取优质好书与读者分享,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新的观点,了解新的世界,并通过读书提升自己,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另外,也欢迎各位读者阅读之后撰写读后感投稿,我们会不定期推送读者的读书笔记。投稿邮箱:sklkpc@163.com
稻读公社荐书主题——时间管理
稻读公社荐书主题为时间管理,共荐书20种,根据投票选出4种,分别为《习惯的力量》《心流》《奇特的一生》《拖延心理学》。
1.《习惯的力量》
内容简介:
如果你能发现自己的“习惯模式”,你就能彻底改变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人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你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你是先洗脸还是先刷牙?你走哪条路上班?你到办公室时,是先看邮件,还是和同事聊天,又或者直接写备忘录?去餐厅第一个会点什么菜?多久运动一次?你经常和家人和孩子聊什么?晚上你如何入睡?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可能会让人觉得是深思熟虑决策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虽然每个习惯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综合起来却对我们的健康、效率、个人经济安全以及幸福有着巨大的影响。
怎样利用“习惯的力量”改变事业和生活?《习惯的力量》融汇各行业数十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只要掌握“习惯回路”,学习观察生活中的暗示与奖赏,找到能获得成就感的正确的惯常行为,无论个人、企业和社会群体都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就能让人生与事业脱胎换骨。
作者简介:
查尔斯•都希格,耶鲁大学历史系学士、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都希格先生获得过美国国家科学院新闻报告奖、国家记者奖、乔治•伯克奖、杰拉尔德•勒伯奖等众多奖项,并入围2009年普利策奖最终提名。他也经常为《美国生活》、《奥兹医生脱口秀》、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美国公共广播公司《新闻时刻》栏目以及《前线》撰稿。
2.《奇特的一生》
内容简介:
《奇特的一生》描述了一个真正和时间成为朋友的人,一个将自己的一生用时间来计划的人——柳比歇夫。柳比歇夫通过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做了研究和试验:试验在写、读、听、工作、思索等各方面,到底能干多少,怎么干?他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力不胜任;他总是循着自己能力的边缘前进,他对自己能力的掂量精确无疑。柳比歇夫的工作方法是一个创举,从表面上看,这是纯技术性的工作方法,一点儿也不起眼。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但几十年来它获得了精神上的力量。它成为柳比歇夫生活的骨架,不仅保证了最高的效率,也保证了最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格拉宁,俄罗斯著名作家,2012年获俄罗斯“巨著奖”——俄罗斯最重大的文学奖,其奖金额度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
3.《拖延心理学》
内容简介:
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总裁,从家庭主妇到销售员,拖延的问题几乎会影响到每一个人。本书的两位作者基于他们倍受好评和极具开创性的拖延工作法和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作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
通过鉴别和检查那些我们将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加上我们的时间概念问题和大脑的神经学因素——为我们学会怎样理解拖延的冲动以及怎样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动做了一件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
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方案来克服拖延问题,她们提供的方案极为实用并经受过实践的检验。本书还考虑到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文化诉求,以及诸如注意力缺失紊乱症、执行功能障碍症等神经认知问题对拖延的影响。本书甚至还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边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实用性建议。
作者简介:
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她们两人是心理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从1979年开始就为学生中的拖延者创设了第一个团体治疗课程,曾经出现在《奥普拉》和《20/20》等电视节目中,同时也是《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洛杉矶时报》《人物》和《当代心理学》等出版物的专访对象。一直致力于为全美国的学生、公司组织和公众团体提供治疗的心理工作和专题演讲方面的服务,终年活跃在伯克利、斯坦福大学的讲坛。
4.《心流》
内容简介: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作者简介:
[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论提出者。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誉之为“世界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军人物”。
契克森米哈赖一直致力于幸福和创造力的研究,提出并发展了“心流”的理论。他曾担任芝加哥大学心理系主任,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其著作包括《心流》《发现心流》《创造力》等畅销书,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心流》自1990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30余种文字,影响了全球千万研究者和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