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浙里・悦读 | 童话不单单属于孩子,而属于人的一生

发布时间:2020-09-18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编者按:由省社科联发起的 “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于9月4日正式启动。为及时反映读书会联盟的活动信息,专家讲座,引导公众爱读书、读好书,分享读书心得,为书香浙江建设助力添彩,特开辟“浙里·悦读”栏目,不定期推送有关阅读的内容。

9月4日下午,在“浙里·悦读”读书会联盟启动仪式上,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特聘教授,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汤汤,代表联盟成员浙江师范大学“丽泽童书社”,作了题为《你还记得那些童话吗——童话滋养童年和一生》的分享。

在超过四十分钟的分享中,汤汤以“读童话有什么用”引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为什么要读童话,童话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孩子与成人都应该读童话等内容,活泼生动又引人深思。

以下为分享内容整理

因为我是一个童话作家的缘故,所以经常会被问到一些问题,读童话到底有什么用?

问这个问题的一个小朋友,还很小就会说——童话都是骗人的。

每次我遇到这样的问题,就会很忧伤。

大人会说,我早就不让孩子读童话了,因为孩子要走的是一条现实的路,他读童话对现实有什么用呢?

我怎么回答呢?你说有什么用?能让孩子的成绩更好吗?能让他将来赚更多钱吗?

要从“有用”的角度来说的话,读童话好像真的没有什么用。不读童话照样可以长大,毕业,成家。那么为什么这个世上还有那么多童话,还有那么多作家要写童话呢?因为我们相信,孩子幼小的心灵,需要一个个优秀的故事喂养长大,童话会在幼年的心里种下真、善、美,种下想象力和创造力,种下纯洁天真和柔软,种下丰富的情感和对世界的好奇,被优秀的童话滋养过的心灵,长大了以后会更善良也更有力量,更有把一生过幸福的能力。

是的,孩子的成长包括身体的成长和心灵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看不见,但是多么重要啊。人类的心灵世界,直接决定了这个世界的面貌。个人的心灵品质,直接决定着你的生存状态和生命状态。

所以童话的作用是什么?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童话的作用是滋养童年的心灵,从而滋养一生。

童话对我们很多成人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

熟悉,我们谁都知道童话,小时候都听过都看过。陌生,是因为他们长大了,就觉得没必要再读了,觉得童话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了。而且我们很多成人对童话的偏见是很厉害的。很多人对童话的印象还停留在大灰狼和小白兔,或者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这个层面。

牛津大学的教授C·S·刘易斯曾说过:“总有一天你会成熟到重新阅读童话。”这句话很多人不理解,觉得童话不是给心灵幼稚的人读的吗?

其实能成熟到重新阅读童话的,都是一些有智慧、有情怀、人生到了一定境界的人。

下面我来讲一讲童话对心灵成长的帮助。

说到成长,很多大人会以为,成长那是孩子的事情。不对,成长是一生的事情。如果你让你的心灵停止了成长,那么即便你现在头发乌黑,没有皱纹,你也已经开始衰老了。

优秀的童话,能保护并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让成人少一些刻板,多一些有趣。

我们人类的心灵是需要幻想滋养的,想象力很重要。这个毋庸置疑。人类世界里一切伟大而奇妙的东西,都是先有思想,再有现实。

举个简单的例子,古人想要飞,后来才发明了飞机。神话里有嫦娥奔月,后来人类真的登上月球了。一切都是先有想象,再有现实的。

一个杰出的人,往往是那些特别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双脚踩着坚实的大地,而灵魂能够自由飞翔的人。

但是这个世界上多的是双脚踩着大地,灵魂也匍匐在大地上的人。没有想象力,非常无趣。

孩童时期,是人一生中最有想象力的时期。但是,现代社会,童年期正在缩短,孩子和成人的界限日渐模糊,想象力在加速丧失。

我有时候会跟孩子们交流,但是我发现三年级以上的孩子们想象力已经很弱了。

但凡我问他们,红红的脸蛋像什么?他们就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像苹果。

怎么样让孩子的想象力,不至于像苹果,太快地失去水分,变成干瘪的模样呢?怎么样让大人也能远离刻板和僵硬,多一点柔软和有趣呢?

我的建议就是,多读一点童话。

童话是世界上最有想象力的文学形式,童话最大的艺术特征是幻想。童话里的人,所描绘的环境,以及种种情节,往往是虚拟的,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不可能发生的。

举个例子,《发脾气大叫的妈妈》这本书中,故事里的这位妈妈早上特别爱发脾气,有一天孩子被妈妈又一次的大喊大叫吓着了。他说:“我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被吓得逃跑了,我的脑袋到了宇宙里,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中,我的翅膀插进了热带丛林,我的嘴巴插在高山上,我的尾巴挂在街头好像一个谜。我就剩下了一双腿。跑啊跑到了撒哈拉沙漠,我想叫但是我没有嘴巴,我想飞但是我没有翅膀,我想找但是我没有眼睛。很孤独。”

后来,他的妈妈找到他了。从世界各个地方把他的部位找了回来,缝到了一起,并跟他道歉。然后他们一起回家了。

童话的很多元素是想象的,但是它的内核是真实的。比如这本书讲的就是孩子面对大人无缘无故发脾气的时候,内心所受到的创伤。哪怕被缝合了,创伤还留在那里。

再比如,《好心眼儿巨人》,可能有人看过电影。这个巨人用网兜捉了一个梦又一个梦,然后把这些梦放在一个瓶子里,又用吹梦器把他们吹到孩子们的梦境里。

多读一些想象力振翅飞翔的童话,这些童话的荒诞、离奇、变形、夸张、狂野会让我们脑洞大开,突破我们惯常的思维模式束缚,拓宽心灵的疆域,同时激发出蓬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一点,对孩子重要,对我们也重要。我们读点童话会有趣一点。我觉得有趣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

优秀的童话,能让孩子们善良、勇敢、懂得爱和珍惜,也能给予成人心灵的慰藉和温暖。

从小被很多故事感动过的心灵,不容易变得麻木和无情,更不容易变坏。

许多童话都充满爱,让人读了心里暖暖的,软软的,这是让这个世界越来越好的魔法。懂得爱,我们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

有人问,这个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好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人类的“心灵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但是人类的心灵变得美好太难了,因为要克服人性的弱点是一件很难的事。那么我们怎么办?我觉得希望在孩子。因为孩子的内心是可以被塑造的。

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里,孩子们从小就能感悟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正直,什么是宽容,什么是悲悯,什么是高贵,什么是珍惜,拥有一颗丰富的心灵,懂得爱,欣赏美,有情怀,有梦想,有个性,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拥有把一生过得幸福而有意义的能力。

当然我也会跟孩子说,一个人光有善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勇敢和坚强。童话里不仅有美好和幸福,不只有轻松和快乐,童话里还会有黑暗和丑恶,苦难和承担,有对生命和世界的反思,有忧愁,有无奈,有愤怒,也有悲伤。

比如大家小时候都看过的安徒生的《野天鹅》。这个童话里的艾丽莎公主有十一个哥哥,全部都被继母变成了野天鹅。艾丽莎为了救哥哥,必须冒着危险去采摘荨麻。在这个童话里,就能看到勇敢和坚忍。

很多童话,都写了巨大的苦难,写了主人公经受的折磨和考验。历经苦难和考验,获得最好的幸福,这对孩子们是极具人生启发意义的。这些童话,会让我们看到人生的艰难和命运的无常,但是再渺小的个体,也会迸发巨大的力量,只要我们内心拥有足够的勇敢和坚强,我们终将走过黑暗。

优秀的童话,往往蕴涵着许多人生的哲学,可以赋予孩子们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对成人来说,也是心灵的启发和重新照亮。

比如有个童话: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南瓜不说话,默默成长。

我们很多人就是那个南瓜。很多时候不被承认,但是不用委屈,只要默默长大,做好自己。

像这样的童话,小孩子看得懂吗?还真不一定。大概只有我们这样的经历过很多的大人才能理解。

童话不是文学里的小儿科,不是哄哄小孩子的故事。这世界上有太多的童话,需要用一生才能真正读懂,它们蕴含的哲理和智慧,可以帮助我们去感悟人生和世界。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兴致勃勃地读童话,然后思考,去认识世界和生命,慢慢变成有深度和内涵的人。而成人则能在童话中重新被照亮。

所以,童话不单单属于孩子,而属于人的一生。优秀的童话,在不同的年龄段能读出不同的滋味,给人们以不同的启发。

儿童文学研究领域专家李红叶教授这样说过 :“在一个个纯真、自然、意味深长而又简洁明了的故事里,孩子们看到神奇,看到故事,感受到欢乐和柔情,大人们则看到逝去的童年,看到诗,看到生命的本质。”

对,就是这样。

为什么许多成人不屑于读童话呢?因为失去读童话的心境了。可是越是这个时候,你不妨试试重读童话。生活里一切美好的事物,其实都包含有童话的美丽。童话是简单、质朴、智慧的,它有生命最本质的东西——“爱”与“生命”。

有人说。人的一辈子要读三次童话。第一次,是小的时候,要读童话。第二次,我们当了爸爸妈妈,陪孩子读童话。第三次,是我们老的时候,经历了人间的悲欢孤独,我们衰老生病,这个时候我们再读童话,会得到更多的启发和震撼。

所以我把祝福送给现场的每一位大人,让我们引领着孩子一起读童话,在童话里重新遇见温柔,遇见奇迹。


以下为汤汤的“童话书单”

《发脾气大叫的妈妈》

作者:[德]尤塔‧鮑尔


《好心眼儿巨人》

作者:[英]罗尔德·达尔/文 昆廷·布莱克/绘


《西姆肯夫人的浴缸》

作者:[美国]琳达·艾伦


《手绢上的花田》

作者:[日]安房直子/文 岩渊庆造/绘


《公主四点会来

作者:[德]沃尔夫迪特里希·施努尔/文 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绘


《野天鹅》

作者:[丹麦]安徒生


《皇帝的新装》

作者:[丹麦]安徒生


《大海的尽头在哪里》

作者:[俄]安德烈·伍沙丘夫


《国王与死神》

作者:[荷]库斯·迈因德兹 哈里·杰克斯/文 皮特·格罗布勒/绘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作者:[德]于尔克·舒比格/文 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绘


《我所有的小鸭子》

作者:[德]雅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