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OA系统 | OA系统

成果文库 | 《心性现象学》简介

发布时间:2020-12-03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01【成果基本情况】

成果名称:《心性现象学》

成果类别:2019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批准号:19KZX013

所在学科:哲学

作者及单位:倪梁康(浙江大学)

02【主要内容】

现象学是20世纪以来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对当代中国的哲学、文学、教育学、建筑学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著作以对现学的深入、成熟的研究为基础,提出并阐述了心性现象学思想。

全书的第一部分提供心性现象学的纲要,主要论述心性现象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第二部分主要从心性现象学的一个基本方面:即横向的、系统的方面来展示其基本的结构。第三部分主要从心性现象学的另一个基本方面:即纵向的、发生的方面来展示其基本的脉络。

03【学术价值】

该著作以现象学的方法,处理中国和西方的心性问题,在跨文化的视野中,寻求不同文明传统的会通。作者始终关注哲学性的思考,其对于现象学、佛学、儒学的讨论显示出开阔而扎实的知识基础,而在此基础之上对心性本质和世界本质的追问,构成了著作的核心问题。该成果是当代中国哲学家哲学探索的重要部分,具有启发意义和典范性。

·该著作提出了“心性现象学”这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术语,并对“心性现象学”这个名称所包含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论述。“心性现象学”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中国现象学研究中重大的理论突破。

·该著作对现象学和中国传统心理学说做出来了比较研究,富有新意,有不少创新观点,资料翔实,分析论证细致,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对于我国哲学界的理论创新有重要借鉴意义和推动作用。作者力图把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等人开创的现象学转化为人性学说,中国古代心理学说有儒佛之分,心性现象学与佛家唯识宗甚为契合,本书阐释得心应手,甚为通达。

该著作以现代西方现象学的结构描述和发声说明去研究意识及其本质,力求形成一门跨文化的"心性哲学"。这就使得这项研究创新程度非常突出,既不跟随在西方现象学之后讨论静态的意识结构,也不只是按部就班的去言说中国古代的心性之说,而是以跨文化的方式去追问人类意识的本质和世间万物的本质。通过对"横向性结构现象学"和"纳意向性与发生现象学"的研究, 作者试图描示出人性意识与观念问题的缘起和本质,从而使本项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推动哲学界研究意识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心性现象学”不仅涉及了当代欧陆哲学问题,也涉及到分析哲学、语言哲学的英美哲学问题。

“心性现象学”对心学转向和佛教唯识学的讨论,为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进行了非常有价值的尝试,可以预想,本著作将会在西方学术界引起较大的反响。

该著作第一次提出“纵向本质直观”的现象学概念,将狄尔泰的“理解历史性”要求与胡塞尔对发生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方法相结合。

该著作首次将胡塞尔在时间意识分析中的“纵横意向性”概念扩展至发生现象学和历史现象学领域,以此对意识的意向性本质做了新的理解与诠释。

04【作者简介】

倪梁康,1956年生,江苏南京人。1980年南京大学外文系毕业,1985年获南京大学哲学硕士,1990年获德国弗赖堡大学哲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现象学与心性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际《胡塞尔研究(Husserl Studies)》学刊编委、国际《欧陆哲学评论》(Continental Philosophy Review)学刊编委、国际《现象学世界》(Orbis Phenomenologicus)丛书编委、国内《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辑刊编委。主要著作包括《自识与反思》《现象学及其效应》《意识的向度》《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等;主要译著包括胡塞尔《逻辑研究》《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舍勒《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耿宁《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