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浙江传统戏曲剧本集成(口述传抄本编)”举行开题报告会

发布时间:2019-12-06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11月30日-12月1日,由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浙江传统戏曲剧本集成(口述传抄本编)”开题报告会,在杭师大仓前校区顺利召开。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江学者、中国俗学会会长廖可斌,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原主任康保成,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黄仕忠,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郑尚宪,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周明初、汪超宏、徐永明,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刘水云,以及来自杭州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等单位的课题组成员,就“浙江传统戏曲剧本集成(口述传抄本编)”的剧本文献搜集、整理、校订等问题展开讨论。省社科联原巡视员连晓鸣,省社科联规划办主任刘东、副主任董希望到会祝贺,杭州师范大学科研院副院长陈礼珍、人文学院副院长刘正平参会。

刘东主任在致辞中对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作了介绍,代表省社科联对“浙江传统戏曲剧本集成(口述传抄本)”项目的顺利实施表达了支持和期望,希望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组着眼浙江传统戏曲艺术的成就和特色,着力培养研究团队、培育科研平台,打造学术精品。刘正平副院长、陈礼珍副院长在致辞中,共同表达对这一研究项目的重视,并聘请浙江省“非遗”专家委员会戏曲组组长徐宏图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专职研究员。

本项目首席专家之一徐宏图介绍了项目的酝酿过程、存本概况和存本价值。项目总负责人徐大军教授汇报了项目的主要内容、总体规划和实施步骤,并介绍了这批口述传抄本在中国戏曲剧本文献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关注情况,指出本项目所要整理、研究的这批剧本文献,属于浙江传统戏曲各剧种从晚清民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口述传抄本,多为珍稀而未刊、未整理者,它们关联的浙江传统戏曲种类,按所属声腔体系,可分为高腔、昆腔、乱弹、徽调、滩簧以及曲艺说唱等六大类,近三十个剧种,其中有三分之二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对这批剧本文献的整理汇编,不但有助于保存和传承珍贵的口述传抄本戏曲文献,还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浙江传统戏曲发展的演进过程、特色风貌,具有非凡的当代价值。本项目计划分批稳步推进,并由此开始,拓展到其它属类或形态的戏剧文献的搜集与汇编,以呈现浙江传统戏曲剧本文献的全貌,为时代存文献,为文化传薪火。

廖可斌、康保成、郑尚宪、黄仕忠等教授充分肯定了该项目实施的重要意义,认为将在全国范围内开传统戏曲口述传抄本整理研究之先河,并就文献搜集、整理体例、存本分类、版本差异和团队建设、网络资源的利用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会上,与会专家与课题组全体成员就项目实施细则和项目推进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商定根据口述传抄本的特性,立即启动有针对性的整理编校体例的修订工作和剧本搜集工作,及时推进项目研究进展。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