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自闭症儿童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18-04-20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由浙江工业大学徐云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自闭症儿童早期发现、干预、教育的跨学科研究”(项目号:12&ZD229)自立项以来,课题组展开了紧张有序、系统高效的科学研究,研究成果突破较多,亮点频频。

        课题组针对重大民生和社会问题进行研究,为残疾人和特殊教育等相关事业发展政策建言,提供决策参考。课题组加入了中国教育政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这一国家智库,并出席首届“办好特殊教育”高端论坛,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为中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推动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协调发展。课题组着眼国内比较薄弱的康复辅助器具研发,广泛调研,提出辅助器具不但对自闭症康复有效,还是一个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既可以促进民生,又可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和内容,并为推动该产业和行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此,课题组与其他同仁一起撰写了关于发展辅助器具产业的咨询报告,获得国务院领导的肯定和批示。徐云教授等还受邀带自己研发产品或调研报告出席第一届、第二届全球辅助器具产业大会,向中德领导人和海内外人士展示并作大会报告。同时,课题组还承担了世界卫生组织开展的“残疾人辅助器具50类优先普及(GATE)项目在我国现状”的调研,为中国残联等部门提供行业发展决策咨询。

课题组围绕自闭症的高危因素、神经心理机制、早期发现、教育干预、社会政策五大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发现自闭症的核心障碍与“察言观色”“知情会意”等心智解读能力缺损有关;通过对家长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可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如果早期在家或在专业机构,在专业人士的科学指导下,家长积极配合训练,效果较好;使用一些现代的高科技技术,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课题组还发现家长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社会对这个群体的接纳度还需进一步提高,早期特殊教育还需要进一步重视等。

项目立项以来,在《心理学报》、《中国特殊教育》、《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32篇学术论文,在国际三大检索系统发表论文12篇,出版和待出版著作6部:《孤独症诊疗学》《孤独症儿童心智解读能力训练》《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发现、干预、教育研究进展》《自闭症儿童的疾病负担和社会保障》《艺术康复》等,这些著作基本构建了对自闭症病因分析,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与训练、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等完整理论与实践体系。其中,我国首篇关于自闭症早期干预论文在国际SSCI期刊《Journal of Early Intervention》上刊发,指出训练家长比训练儿童更有价值,家长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在家训练不会比在机构单独个别训练效果差。对如何在我国家庭中开展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提出一个“多快好省”的路径,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相关专家的高度肯定,认为这在发展中国家推广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美国、英国等有关自闭症国家数据库和多位专家来函请求合作,有关国际出版社和杂志社认为具有前沿性,提出合作出版请求。目前,已经研发有关辅具产品十多款,参与国家有关产品标准的制订。组织有关学生参加了课外学术竞赛,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等多个奖项。课题组成员多次出席国内外自闭症大型学术会议,已经与世界卫生组织、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30多个国家、地区的学术组织,美、英和中国科学院10多位科学院院士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的“首届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论坛”上,首席专家徐云教授以“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自闭症人士”为题,呼吁共享发展是我国国情本质所决定的,小康社会的建设离不开自闭症人士的参加,呼吁全社会要尊重、理解、关爱自闭症人士。人民网、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大量主流媒体对此予以报道宣传,课题组的其他一些重要成果在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政协网、搜狐、新浪、中国青年网等多个政府部门和主要媒体网站、电视台、电台多次进行宣传报道,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产生了比较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