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首席记者王湛 通讯员张梦琪/整理 尹炳炎/摄影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燕迪,以贝多芬的晚期作品为例,详细讲解了贝多芬从中期“人定胜天”的英雄气质走向晚期“天人合一”艺术风格的过程。
杨燕迪认为:“贝多芬从中期的英雄风格转变成了晚期的哲人气质,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我们认为这位作曲家通过作品来展现他对艺术的追求,从中也显示出对人生特殊的态度,展现了独特的人生况味。”
从“人定胜天”到“天人合一”
专业上一般将贝多芬的创作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是波恩时期,即贝多芬在22岁以前生活在波恩时的创作时期。早期是从1792年到1802年,贝多芬从22岁到了30岁出头。中期就是世人最熟悉的英雄时期,大致从1803年到1812年,是贝多芬从30多岁到40多岁的时候。接下来有一个五六年的空档,然后转入晚期,1817年到1827年,是贝多芬最后的10年。
《“英雄”第三交响曲》普遍被认为是贝多芬走入中期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至此开始了他的英雄主义风格。这部作品是贝多芬在克服耳聋这样一个重大的精神危机时写作出来的,充满了英雄气概,也充满了一往无前地面对命运,扼住命运咽喉的英雄性格。
贝多芬的晚期风格是从1817年开始形成的,在此之前五六年的时间里,贝多芬一直在徘徊、思考,其音乐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言以蔽之,贝多芬的音乐风格逐渐从人定胜天转变为天人合一。人定胜天是指人能够战胜客观的世界,人是英雄,人可以得到他所想要的东西,但天人合一却是一种和解。
贝多芬晚期的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比中期的英雄主义风格要更加高远和深邃。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概括贝多芬的晚期风格时曾这样说道:“他走上了一条没人追随的路,没有弟子,没有从者,他那暮年自由的作品是一个奇迹、一座孤岛。”
不仅如公众普遍认为的那样,贝多芬的作品是通过痛苦走向欢乐,他在晚年更有可能是走向星辰,走向一个更浩渺的宇宙。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1812年,拿破仑兵败俄国,其声望开始下降,法国大革命所带来的启蒙思潮整体气候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对启蒙运动的一些思想产生怀疑,比如开始怀疑理性是否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同时,浪漫主义中对人的主观意识的重视开始占据上风。
在此时贝多芬的音乐中,或多或少反映出了他对人世间的无奈、惆怅和苦痛,但除了现实之外,贝多芬有更美好的追求,这些追求都体现在了他的音乐作品之中。贝多芬的作品106钢琴奏鸣曲正式确立了他的晚期风格,在其中他达到了一个之前从未达到过的境界,就是星空意象、天籁之音。
贝多芬在50多岁时,在笔记本中抄录了康德的一句话——“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我认为这句话正好能概括他晚期音乐作品的艺术境界。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庄严弥撒曲》,他明确称其为是自己“最伟大的作品”,“出自心灵——但愿——回到心灵”,这是贝多芬在这部作品手稿上的题辞。
贝多芬的音乐分为三个很重要的领域,第一是钢琴奏鸣曲,基本上可被看作是他的自传,堪称是一个宝库,被称为是钢琴中的《新约圣经》。第二就是九大交响曲,每部作品都仍在音乐会上演,质量非常之高,每一部都是巨作。第三就是弦乐四重奏,一共16首。这三大领域是贝多芬一辈子最重要的中心,其晚期的弦乐四重奏一般被认为是音乐深刻性的标识,是最深刻的音乐,最具有哲理性,也是最难听懂的音乐。
“从凡俗此生到涅槃彼岸”
贝多芬晚期的作品在音乐语言及音乐技术上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首先是对主题动机运作的全方位重新思考,贝多芬做了非常精深的思维创作,即在对主题和动机细胞的挖掘方面到了非常抽象的地步,甚至直接影响了20世纪的音乐。
其次是对奏鸣曲音乐的激进改造,并且大量地使用复调,可以说是全方位渗透。除此之外,贝多芬还在晚期作品中大量地使用变奏,最出名的例证就是《迪亚贝利变奏曲》。
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而在其晚期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他的自我变小了,其小我让位于大我,有一种世界更大了、个人更小了的渺小之感,可以说是有我之境转变成了无我之境。
贝多芬晚期的作品内涵和意境大致可以分为七个范畴:第一是升华的超越性,即一种摆脱了俗世纠缠的深刻沉思;第二是隐含的宗教性,是一种对超越现世的彼岸上帝的敬畏之感;第三是深刻而复杂的抒情性;第四是探索带来的困难性;第五是质朴而粗犷的乡土民间性;第六是情怀的怀旧性,这是一种很复杂的老人心态;第七则是幽默与反讽性,但是增加了老辣、收敛和沉着的成分。
贝多芬晚期对于人生的态度是更具包容性的,其作品中没有完全的胜利,而是充满了悲愁的情愫,是一种很复杂的心理体验。可以说,贝多芬的晚年创作是音乐中深刻性的标志和尺度。
贝多芬艺术风格的晚期,在专业上一般被公认为是他最伟大的时期,超越了他的中期,达到了他个人艺术生涯上的顶峰。不仅如此,贝多芬也标志着整个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制高点。贝多芬绝对不是一个完人,而是一个有缺点的普通人,但是他通过自己的音乐创作,使自己在艺术中实现了完美,从凡俗的此生不断向着涅槃彼岸前行。贝多芬用一种无可替代的音响呈现的方式,让后世听到并认识到人性所具有的丰富可能性,以及人在理想中能够达到的精神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