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网站入口 | OA系统

台湾政治大学严震生教授来非洲研究中心讲学

发布时间:2015-11-16

|

来源:省社科联

浏览:

        

   2015年11月2-4日,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美欧所研究员严震生访问非 洲研究中心,先后作了题为《非洲后冲突社会建立永续和平的挑战》与《美国与中国两大超强在非洲的竞逐》的讲座,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刘鸿武主持讲座,相关专业师生50余人聆听了讲座。                   

    在《非洲后冲突社会建立永续和平的挑战》讲座中,严教授指出,非洲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内战冲突不断,遍及西非、中非及东非各国,饱受战争冲突所苦,这些战争和动乱不但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更重挫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冲击其族群社会的融合,因此在冲突结束后,如何达成和解,以确保这些社会不再重蹈覆辙,就成为后冲突(post-conflict)研究的分析重点。后冲突社会的重建需要解决的核心议题主要有:一是停火协议、和平谈判、解除武装或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进驻;二是政治秩序的建立,包括草拟新的宪法、确定新的政府体制及选举制度;三是难民的重返及叛军的复员等社会问题解决;四是民主选举及民主巩固;五是透过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处理转型正义的问题。当前,重建政治权威和社会秩序是战后非洲国家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重建民主机制,保证政治公平;组建高效且强有力的政府,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健全法制,推进民主选择,巩固民主制度等。然而,由于非洲族群、语言、民族、宗教、阶层、贫富分化等历史的和现实的多重原因,非洲和平之路并不平顺,未来尤其需要各方增进理解,求同存异。

     在《美国与中国两大超强在非洲的竞逐》讲座中,严教授分析对比了中非关系、美非关系各自的历史演进、政治对话、当前关系、在非洲的角色以及影响等方面。他认为,美非关系与中非关系有相似的地方,也有本质的差异。从相似的地方看,美国与非洲除了传统历史黑奴的连结外,并没有殖民的历史,但在二十世纪的冷战期间,积极介入非洲。同样与非洲没有殖民关系的中国,则是在六○年代非洲国家独立之初,以第三世界的共同意识形态获得非洲国家的认同,并给予非洲各国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极大的援建。但在本质上,美非关系与中非关系存在着极大的区别。首先,美国的有条件式之援助,与中国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形成强烈的对比。比如,美国的《非洲机会暨成长法》与中国的《中非合作论坛》两个经贸合作及投资援助平台就是最好的例证。此外,美国对非洲事务的主导和控制、对非洲自然资源的掠夺、以及由其产生的恐怖主义滋生均对非洲国家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中国是世界大国关系的制约者,也是非洲国家的支持者,更是非洲国家的伙伴。第二,美国总统及国务卿对非洲地区的出访及给予的重视,远远不及中国的国家级领导人和外交部长的密集访问,这也是目前双方在非洲影响力消长的重要原因。

    严教授来访问期间,还与我院师生进行了座谈,就台湾与非洲的关系、对非投资贸易等问题进行深入地研讨和交流。

    刘鸿武院长对讲座进行总结。他说,严震生教授的讲座有几个特点值得我们学习:一是做非洲研究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整体的宏观眼光,有一种中国传统学术的历史视野,这需要研究者长期深入非洲研究领域,才能把握住非洲的一些重大的、核心问题的本质与特点;二是在整体宏观与历史纵深把握的同时,又要注重个案研究和实证研究,深入某几个非洲国家做国别深入观察与长期跟踪研究,从而将宏观与个案、整体与局部结合起来。第三是只有脚踏实地的学问,才能在非洲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他希望严教授今后多来非洲研究访问,建立起更紧密的台湾两岸对非研究学者的合作关系。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