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建设,提升江南文化影响力,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11月13日-14日,第七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在德清举行。论坛由上海市社联、江苏省社科联、浙江省社科联、安徽省社科联共同主办,浙江省社科联、杭州师范大学承办。

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一级巡视员任小文,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沈世成,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范庆瑜,浙江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范钧,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夏少权,安徽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兵,安徽省社科联一级巡视员江涛,湖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申中华及德清县领导陈健、周志方等出席活动。
来自三省一市宣传部、社科联等部门工作人员、江南文化研究专家、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联盟成员单位及江南文化研究机构负责人、新闻媒体记者等百余人参加活动。
本届论坛以“江南文化与共同富裕”为主题,旨在充分整合长三角三省一市在江南文化研究方面的优势,从学术和文化层面解读江南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实意义,探讨用好文化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践和路径。

陈健表示,德清县素有“鱼米之乡、竹茶之地、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当前,德清正聚焦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系统推进“江南之源”文化遗址公园建设,积极布局北斗时空、智能网联汽车等未来产业,打造“AI影视城”等数字文创平台,以创新动能赋能文化传承。

申中华表示,当前湖州正围绕“在湖州遇见最江南”,打造“趣湖州·慢生活”城市旅游品牌,建设“江南文化探源”研学旅行产业试验区,让江南文化可阅读、可触摸、可品味、可变现。本次论坛为加快江南文化研究传播转化、强化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提供了学理支撑、实践平台。湖州将以此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为江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贡献湖州力量。

任小文表示,上海高度重视江南文化建设,通过多项举措不断推进江南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持续推动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深度融合。上海将进一步以深化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建设为依托,凝聚合作共赢的理念和共识,为长三角江南文化的合作互动提供资源、搭建平台、贡献力量,携手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交相辉映的区域文化发展格局。

张新科表示,江南文化是长三角的精神灯塔,要传承江南文脉,激活文化动能,赋能民生福祉,共同书写长三角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新篇章。江苏积极赓续文脉,筑牢文化根基,构建江南文化标识体系;拥抱数字变革,激发创新动能,让文物、遗产“活起来”;推动创新转化,丰富实践路径,挖掘江南文化中“义利兼顾”的经济思想。

夏少权表示,江南文化开放包容、崇文重教、精益求精、敢为人先,千百年来如水墨般浸润这方水土,织就一幅繁华与风雅交织的人文长卷。安徽作为江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承载区,是江南文化谱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章。呼吁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携手共筑研究新高地,推动文化资源“活”起来;携手培育发展新业态,推动文化符号“潮”起来;携手打造区域新形象,推动文化IP“强”起来。

范庆瑜表示,江南文化作为长三角区域共同的文化根脉与精神纽带,历经千年积淀,既蕴含“崇文重教、务实创新”的精神特质,也承载“山水和谐、民生为本”的价值追求,是我们推进共同富裕、建设文化强国的宝贵资源。浙江是江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扎实推动从文化大省迈向高水平文化强省。浙江期待通过此次论坛,进一步凝聚三省一市的文化共识,共同擦亮“江南文化”这张区域文化金名片。希望各位专家集思广益,为长三角江南文化融合发展献智献策,为江南文化赋能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活动现场推介了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对相关优秀著作及论文作者颁发证书。在主题论坛阶段,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葛剑雄;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二级教授张学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汤夺先等四位专家学者以“江南文化的源与流”“江南文化赋能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认识长江文化:创造-发现-建设”“江南文脉中的徽州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历史贡献与当代实践”等为题作主旨报告。

葛剑雄教授从文明源流角度切入,提出长江流域在约4000年前曾因气候剧变出现文明断层,研究江南文化需秉持“源流并重”的路径,结合黄河流域文明扩散与本土遗存进行综合理解。他高度评价德清在连接早期文明与当代文化中的实践价值,认为其遗址公园建设是多学科融合探索“源”与“流”的创新典范。

张学良教授基于江南文化中信义、张弛、包容、协作的基因特质,提出以红色安全韧性为发展底线,通过传统要素深化橙色增长、创新要素驱动金色增长、绿水青山造就绿色增长、文化文明承载青色增长、高品质公共服务勾勒蓝色增长、区域协同共筑紫色增长的“多彩”理论;并以“苏超”赛事为例,提出真正可持续的区域协作,需要从单点联动走向生态共荣。

贺云翱教授系统阐述了长江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关键地位,聚焦德清在瓷、茶等领域的原生性创造,提出德清所在的东苕溪流域是公认的“瓷之源”;江南作为茶文化重要起源地,德清及周边区域的贡献尤为显著,要采取保护、发掘、传承、创新、协同、合作六项系统性举措,推动长江文化高质量发展。

汤夺先教授系统梳理了徽州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发展路径。他提出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指引,确立徽州文化发展的新时代坐标,通过“固本培元”准确把握其内涵特质,聚焦“赋能共富”目标,推动徽州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体系、文化建设和价值塑造深度融合,为长三角共同富裕注入持续的文化动力。


在专题研讨环节,来自三省一市相关高校的专家围绕“江南文化与吴越文化”“江南文化与生活美学”“江南文化与数智乡村”“在德清·见江南”等主题作报告,与会专家聚焦江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展开深入研讨,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期间,与会嘉宾赴德清江南之源文化遗址公园进行实地考察,并开展专题研讨,为德清县未来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策略建议。


闭幕式上,浙江与安徽完成论坛承办单位交接仪式,第八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将由安徽省社科联承办。江涛向本届论坛承办方浙江社科联的精心组织与周到安排致以诚挚谢意,并表示安徽省将全力以赴、精心筹备第八届论坛,着力办出特色、办出影响、办出水平,携手谱写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的新篇章。

范钧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届论坛通过研究成果推介、主旨报告与专题研讨三大环节,汇聚智慧,凝聚共识,取得丰硕成果。他强调,江南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守正创新,浙江作为江南文化重要发祥地,始终以“重要窗口”的担当推进文化实践。他提出,三省一市应共建长三角文化研究联盟、共筑数字文化平台、共办文化传播活动,持续深化区域协同,让江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的光彩,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文化力量。

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是在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宣传部的统一领导和直接指导下,由三省一市社科联通力合作、共同打造的学术平台。自2019年10月首办以来,该论坛致力于整合江南文化学术资源,聚合江南文化研究力量,持续加强江南文化的研究传播,推动江南文化的创新发展,共同打造江南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