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基地如何化静为动,充分调动社科普及基地的资源,内引外联,助力乡村振兴?省级社科普及基地——富春山馆科普基地以“科普基地+文旅”的方式,博游富阳,探寻山乡文物故事,生动讲好文物故事,使山乡更有味,增添游客兴致,助力乡村振兴。
10月24日, 由富春山馆、杭州富阳日报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博游富阳·探寻山乡文物故事”系列文物主题宣教活动第二站,走进有“山抱水围别有天,此处安心是源乡”之称的湖源。
一、看文物、听讲解,重温红色岁月
湖源乡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窈口村是金萧支队的重要根据地之一,这里是新四军金萧支队北上抗日与解放富阳的会师地、张文达烈士牺牲地,也是金萧支队文工队组建与演出的主要场地。
在金萧支队纪念馆,市民们聆听潘国祺老师讲述金萧支队烈士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永不叛党的革命历史,并参观展厅内的革命文物、雕塑、模型。
在红色讲堂,潘国祺老师为大家讲解关于湖源的历史名人和文物故事,并观看窈口宣传片。
在农耕展示馆,大家零距离观摩农作用具和戏剧服饰,学习古朴的农耕方式和传统的戏剧文化。“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小时候的记忆,现在都是‘老古董’了,我家小朋友根本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用来做什么,今天来湖源走一趟,确实收获很大。”一位家长说道。
 二、登古道、戏水上,赏玩湖源美景
走在上臧村溪边道路上,市民们纷纷感叹这里空气非常清新,路面干净清爽。上臧村虽然不大,但壶源溪两岸的景色非常漂亮,溪流穿行在峡谷之中,两边青山悬崖,奇峰林立,怪石嶙峋。讲解员臧利军向大家介绍说,上臧村有个外号,叫做富阳“小九寨”。进入村庄,可以看到臧氏宗祠、孙家祠堂、臧家厅等多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工艺精湛,还留有大量的各具特色的石头房。
 山野撩人,在这柿子高挂的美好时节,湖源的登山古道越来越热闹,市民朋友们也与秀美山林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在羊角岭古道,俯瞰远眺,还原旧时登高文化,了解其背后的典故、传说。“来过湖源好多趟了,这个羊角岭古道还真是没有上来走过。”市民黄咬齐说,“今天跟着大部队走一走,感觉非常好,千年古道经过修缮后还保持着原始风貌,实属不易。”
来湖源,自然要打卡网红龙鳞坝,它位于湖源乡新一村和新绿村交界处,全长170多米,整体造型横跨整条壶源溪,似片片龙鳞,又如同天使的翅膀遗落人间。在这里,大家有的脱掉鞋子,挽起裤脚,下水享受凉意;有的一直凹造型,拍照晒朋友圈;有的想要用手抓住水中穿梭的石斑鱼。
市民黄永奎、黄丽英是一对退休夫妻,也是旅游爱好者。“退休之后,我俩就爱出去走走,一年中总有两个月的时间在外旅游,银川、莫高窟、漠河这些地方我们都去过了。龙鳞坝名气很大,但今天是我们第一次来湖源,确实很漂亮。这样的活动有利于促进本地特色文物旅游观光,也有利于推介富阳美丽乡村,我们要大大地点赞。”
 2020年,富春山馆以“让文物活起来”为主题,生动讲好富阳文物故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结合“味道山乡”活动,走进乡镇(街道)文化礼堂和文物建筑,开展“博游富阳·探寻山乡文物故事”系列文物主题宣教活动,通过参观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文物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阵地作用,将文物保护利用的成果呈现给广大市民,让山乡文化遗产活起来,让珍贵的历史文脉不断延续传承。
(富阳区社科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