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具有强大民生保障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本质特征。作为与经济社会系统具有深度耦合关系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通过“经济—社会”双重功能建构,既发挥着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作用,又承担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使命。在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引领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价值逻辑与实践逻辑形成有机统一体,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系统性支撑。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职业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在于其通过人力资本增值与精神文化涵育的双向路径,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首先,职业教育是“物质共富”的底层支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分工的精细化与劳动者技能的专业化是生产力跃升的核心要素。职业教育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耦合,形成“产业需求—教育供给”的动态适配模式。职业教育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将技术迭代需求直接转化为教学内容,使劳动者技能始终与产业前沿相匹配。这种“教育—产业”共生关系不仅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更通过技术扩散效应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为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其次,职业教育是“精神共富”的价值载体。阿玛蒂亚·森的能力发展理论强调,教育应致力于扩展个体可行能力集。职业教育通过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与资历框架,有效帮助各级各类劳动者及时学新赋能,习技升级,不断扩展教育覆盖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2024年,我国围绕就业重点群体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过1425万人次,有效破解了传统教育体系中“一次性学习定终身”的制度壁垒。这种“能力平权”机制不仅提升社会流动性,更通过精神赋权增强个体的价值认同感,形塑共同富裕的精神内核。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价值逻辑。职业教育在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的价值日益彰显,具体体现为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协同增效,其战略意义已超越传统教育范畴,上升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维度。从经济角度看,职业教育是破解“人力资本—产业结构”适配性矛盾的战略支点。经济增长质量取决于要素禀赋结构与人力资本结构的动态匹配程度。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规模优势与质量效益的结构性矛盾”,其本质是人力资本迭代滞后引致的“技能型结构性失业”困境。职业教育通过专业集群动态调整、“岗课赛证创”人才模式改革构建产业与教育的量子纠缠式响应机制,系统培育具有工程思维与数字素养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这不仅实现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产业升级的乘数效应,更通过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助推区域经济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跃迁。从社会维度看,职业教育是促进“机会公平”的制度性安排。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强调,社会制度应最大限度改善“最不利者”的处境。职业教育通过资源倾斜与政策补偿,为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工人等群体提供技能重塑通道。如浙江省实施的“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通过送教下乡、工学交替等模式,五年内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20万人次,推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7%。这种发展型福利政策,既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又通过能力建设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彰显共同富裕的伦理价值。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首先,强化意识形态引领,筑牢发展根基。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新发展理念的辩证统一,将“劳动正义”作为共同富裕的逻辑起点,通过锚定“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企业家精神”三位一体的价值坐标,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三全育人”机制,在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等环节嵌入劳动伦理与职业使命教育,实现技能习得与价值内化的具身化实践,为职业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筑牢政治堡垒,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共同富裕的推动者和践行者。其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动能。将技术技能人才本地就业率、重点群体培训覆盖率、企业人力资本贡献率等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通过税收优惠、专项奖补等政策工具引导要素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集聚。同时,构建“五维协同”改革框架,即以创新发展破除路径依赖,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为共同富裕培育适配人才;以协调发展统筹城乡职教资源,实施 “东西协作”“校地结对”计划,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以绿色发展推动实训基地低碳转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开放发展对接国际资格框架,增强人才竞争力;以共享发展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广泛覆盖,为共同富裕夯实技能根基。再次,完善协同治理体系,优化供给效能。立足区域协调发展与全民共享发展理念,构建“政产学研用”命运共同体,引导地方优质职业院校、龙头企业牵头组织搭建区域性产教协同科研创新平台,探索建立多主体共建、多渠道投入、多形式共享、多阶段衔接的运行机制,重点破解产教供需结构性矛盾;促进校企、校际之间在人才培养过程的衔接与协同,形成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合力,为产业升级输送高素质劳动力,带动就业增收,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加速实现。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通过理论层面的耦合性建构、价值层面的功能性支撑、实践层面的系统性变革,职业教育正从“工具理性”走向“价值理性”,成为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器”与“稳定阀”。
作者简介:
童卫丰,浙江师范大学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周杰,浙江师范大学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教师。
项目来源:
浙师大教育共富研究课题“共同富裕视域下县域职业教育赋能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3JYGF11)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之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