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浙学作为极富活力的地域文化形态之一,是浙江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今年是浙江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年,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省文史研究馆统筹协调编写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成果——《浙学大家》丛书(第一辑)于近日发布。丛书系统介绍了王充、王阳明等10位“浙学”名家的生平、作品和思想,以期进一步普及“浙学”思想内涵、基本精神和当代价值。
东莱吕祖谦继承“中原文献之统”的吕氏家传加以总结和弘扬,从而形成自具特色的思想体系。
在学术方面,东莱主张两端并重的执中之道。故在治学上,强调经史并重,文道并重,道德与知识并重,性理与事功并重,以及博取诸家之学以取其长,以达到“内圣”与“外王”的高度统一而最得孔门儒学之正传;而在本体论上,对朱子的理学、陆氏的心学和永康、永嘉的事功之学取长补短加以融会贯通,以达到心、理、物三者高度统一的最高境界之“仁”。
尤其在义利观上,他既不赞同朱、陆之排斥功利,也不赞同龙川、水心之偏重功利,而是主张“以义和利”。这是因为,凡是正当的功利,本已包括在“义”之中,只要说“义”,功利已在其中。然而“义”的涵义较之功利更广,除了包括物质性的正当功利之外,还包括属于精神性的非功利的正义行为,诸如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之类。假若按照“谋利计功”之徒的思维,“义”当中必须要有实在的功利,那就必将会把这种非功利的正义行为排除在外,还有谁愿意去勇于为国牺牲?这是既符合儒家义理又切合民生实用的进步思想,针对当前社会上某些为了功利而不择手段的行为,这一义利观尤其显得可贵。
在经世方面,东莱提出“国以民为本,故重社稷,必爱百姓也”的观点。故在政治上,非常重视为君之道和君臣相得之道,强调君臣分职、各尽其道之义,并针对孝宗专断独裁之要害而提出了批评;在教育上,提出“讲实理、育实材而求实用”的教育方针,并在用人上主张任用贤能之士;在经济理论上,他率先提出“本末并举”的主张,认为首先必须在根本上重视耕织,以及士农工商平衡发展,并提出“取民有制”的思想;在实施政令时,强调以“义”为准,施用刑罚,在于能起“惩一止百”的效果,而不能滥用;尤其是针对宋代重文治、轻武绩之积弊而提出文武并重之策,故所筹划的恢复大计,旨在强调“规模当定,方略当审”,并提出了加强兵防设施等多项具体方案。上述皆不失为适时务实的治本之论,在现代的治国理政上,仍具有足资借鉴的现实意义。
作者:徐儒宗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