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即日起,“之江策”理论传播平台开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栏,刊登广大社科学者研究成果。
2025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并且释放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舆论环境作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实际上就是在优化营商环境。近年来,浙江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通过一系列具有浙江特色的政策组合拳、工作组合拳、服务组合拳,坚定支持民营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浙江一直致力于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只有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才能更好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持续擦亮浙江民营经济这张“金名片”。
一、良好的舆论环境关乎营商环境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呈指数级增长,任何关于民营企业的信息都可能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形成特定的舆论氛围。同时,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不断提高,公众不仅关注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对其社会责任、环境影响、员工待遇等方面给予高度关注,这使得民营企业的一举一动都更容易引发舆论关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成为重要的竞争优势,舆论环境对民营企业的评价和看法会直接影响其市场竞争力,因此,舆论环境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1],而良好的舆论环境也是营商环境,二者共同为我国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多维支撑。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为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经济座谈会上提出,要加强舆论引导,正确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强调要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2]。党中央一直毫不动摇的支持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也正是这种旗帜鲜明、坚定不移的支持,才为民营企业扫清发展障碍,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浙江也一直坚持为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在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方面,浙江省委省政府通过政策、法律、服务三管齐下,系统性的改良民营企业的舆论环境。关于民营企业的政策需求,浙江出台了《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提出一系列务实措施,明确依法严厉打击蓄意炒作、造谣抹黑民营企业的行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关于民营企业的法律需求,浙江省颁布了《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明确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法律地位,通过刚性约束,减少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法律风险,为舆论环境的稳定提供法律支撑。关于民营企业的服务需求,省纪委监委、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联合印发《浙江省亲清政商交往若干行为指引(试行)》,紧扣政商“亲清”边界问题,提出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倡导清单“三张清单”机制,明确党政干部与民营企业家的交往规则,消除不必要顾虑,营造了“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舆论氛围。
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软环境”。国家始终坚持构建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通过宏观政策引领与舆论正向引导,既表明“两个毫不动摇”的根本立场,又以制度设计肃清杂音、遏制不实舆论,以法治手段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显著增强了民营经济活力。浙江省作为民营经济大省贯彻国家方针,以“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治理理念推进政商亲清政商关系构建,建立舆论监督机制,依法打击对民营企业的造谣抹黑行为,让浙江省民营企业家更有定力、更有信心、更有底气。当前,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舆情开辟了互联网这个全新的场域,自媒体、公众号等新的舆论场发声者粉墨登场。如何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守住民营企业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正在成为浙江民营企业家深层的所思所盼。
二、浙江民营企业家对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诉求分析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3]并强调,“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4],当前民营企业发展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舆论环境作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软环境”,也愈来愈被浙江民营企业家们所关注。对民营企业来说,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除了政策、资金支持以外,一个风清气正、积极正面的网络舆论环境同样不可或缺。
从“网络黑嘴”到整治乱象,民营企业家期盼更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网络是民营企业舆论环境的主要场域。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选择以网络为平台,进行市场经营与对外宣传等活动。当前,互联网对于民营企业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互联网增加了民营企业的曝光度,为民营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旷阔的平台,极大增强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网络黑嘴”“按键伤企”的乱象层出不穷,又加以互联网的“回声室”效应,任何的负面舆论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舆情风波。捏造事实、歪曲解读、恶意抹黑是这些“网络黑嘴”“按键伤企”的共同特点。某上市公司受“网络黑嘴”的影响,企业公告内容被移花接木,恶意篡改,负面舆情在网络上快速发酵,致使该企业受到极其恶劣的影响。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2024年度十大法律监督案例,某医药行业自媒体通过收集网络信息,断章取义发布企业“黑稿”,并要挟企业付费删稿。这些不实信息,使得受害企业名誉受损。仅从2021年1月到2021年10月,该自媒体向5家医药企业索取了153万元人民币。虽然出自自媒体,但这类“网络黑嘴”危害性极大。整治网络乱象,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为民营企业打造一个更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民营企业家当前面临网络舆论环境的重要期盼。
从“博人眼球”到如实报道,民营企业家期盼更实事求是的媒体宣传。媒体一直是民营企业舆论环境中主要的发声单元。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的纸媒、电视台,还是如今新媒体时代的自媒体、公众号,媒体一直扮演着企业与公众之间进行交流的关键枢纽。公众需要通过媒体了解民营企业,构建民营企业的形象。民营企业也需要通过媒体发声,提升公众对民营企业的信心与好感。但是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得到了极大发展,部分自媒体为了获得流量,博人眼球,抓住一点民营企业言论上的“把柄”便无限扩大、大做文章,选择抛弃底线,以不实信息欺骗公众,肆意抹黑民营企业。“民营经济退场论”“新公私合营论”“剥削论”等错误信息在网络上肆意流传,这些错误言论不仅扰乱了社会认知,也伤害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同时,部分民营企业家也深陷无良媒体的恶意解读之中。某大型制造业董事长一句关于人才选用的言论引发轩然大波,随后便遭遇某些媒体和大V的恶意揣测与诋毁,已经侵犯其名誉权,并且对民营企业家个人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打击媒体无下限追求流量、博人眼球的行为,让媒体重回交流枢纽作用,实话实说,如实报道,是民营企业家对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期许。
从“心虚气短”到底气十足,民营企业家期盼更准确周密的政府指导。舆情事件的发生往往是不可预知的,民营企业只能在舆情发生之后,被动的对其做出应对。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的算法推荐机制与裂变式传播路径,使得负面舆论信息可在数小时内形成“跨平台+跨圈层”的多节点扩散。面对舆论场中无数的噪音、杂音,身处舆情风波中心的民营企业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对有效的信息进行甄别,找到舆情的源头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很有可能因为无法甄别有效的舆论信息,而错过处理舆情事件的最佳时间,也有可能因采用了错误的信息,导致处理方式不当,没能有效的处理舆情事件。与此同时,尤其是中小微型民营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舆情应对措施,受制于资金、人力与专业能力的多重局限,它们既难以像大型民营企业组建专业的舆情监测与公关团队,也无力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与分析工具。面对突如其来的负面舆情,往往陷入被动局面,无法及时捕捉舆论苗头、准确研判风险,更难以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导致微小的舆情隐患迅速发酵,对民营企业声誉与经营造成严重冲击,进一步加剧了在复杂网络舆论环境下生存发展的困境。让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指导更加周密准确,让民营企业家更有信心面对舆情,是民营企业家对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期许。
三、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对策建议
当前浙江民营企业的舆论环境依旧面对着诸多挑战,如果能够以政策应对这些挑战,回应浙江民营企业家对于舆论环境的所思所盼,必然可以鼓舞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为浙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优化营商网络生态环境,构建清朗舆论空间。政府应以法治思维和数字化手段为核心,加快完善网络营商环境相关法规,针对恶意造谣、不实炒作等扰乱民营企业发展的网络乱象,制定专项治理条例,明确责任主体与惩处标准,提高违法成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互联网这一关必须要过。”[5]舆论环境也是如此,要实现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作为主要场域的互联网这一关必须要过。建立网络平台责任清单制度,督促省内电商平台、社交平台、资讯平台落实内容审核主体责任,对违规传播不实信息的平台进行联合惩戒,从源头净化网络生态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筑牢清朗的网络舆论空间。
做好涉企舆情处理指导,深化政企协同共治。政府的舆情指导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多一分,企业发展的劲头和信心就强一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舆情应对协同机制”“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涉企舆情处理指导机制。政府可组建由政府部门、行业专家、媒体代表、公关专业人士构成的涉企舆情专家库,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舆情研判、危机应对策略建议。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形成“企业反馈-政府指导-协同处置”的闭环工作流程。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推动企业、政府、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在涉企舆情处理中协同发力,构建政企协同共治的舆论环境治理新格局。
增强民营企业舆情意识,提升舆情应对能力。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和长远发展中至关重要,而舆情管理正是守护这份资产的关键。民营企业应树立“全员舆情”理念,将舆情管理纳入企业战略管理体系,有效提升舆情管控、引导和应对能力。对于有条件的大型民营企业,鼓励其设立舆情管理专班部门,中小微民营企业则可通过行业、协会或区域合作,共享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将舆情知识培训纳入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定期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或案例教学,提升员工对舆情风险的敏感度与应对能力。此外,推动民营企业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发布机制,主动通过官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递企业经营成果、技术创新、社会责任履行等信息,增强企业在舆论场中的话语权,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的舆情应对能力。
图源:视觉中国
加强民营企业正面宣传,构建理性舆论生态。在构建良好舆论生态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需要携手合作,整合各自的资源优势,形成强大的宣传合力,共同构建理性舆论生态。政府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影响力,通过深度报道、纪录片、访谈节目等形式,展现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国际竞争等领域的突出成就,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民营企业的重要贡献。企业自身可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以短视频、图文故事、直播等多样化形式,生动展示企业产品特色、企业文化等内容,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同时,鼓励企业开展公众开放日、公益活动等线下互动,增进公众对企业的直观了解,培育理性、客观的舆论氛围,共同构建有利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舆论生态。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既是推动浙江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持续擦亮浙江民营经济 “金名片” 的必然选择。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坚决扛起“经济大省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深入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舆论环境。浙江民营企业家有信心,有拼劲,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大势的判断是积极且乐观的。良好的舆论环境也是营商环境,在此基础上,我们更应关切民营企业家对于舆论环境的所思所盼,进一步做好舆论工作,为民营企业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M].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0年版, 第254页.
[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EB/OL]. (2024-07-21). 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7/content_6963770.htm?sid_for_share=80
[3] 习近平.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5-02-18 (1).
[4] 习近平.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5-02-18 (1).
[5] 习近平. 习近平两会时刻丨“互联网这一关必须要过”[EB/OL]. (2024-03-11). 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24/n1/2024/0310/c458561-40192952.html
作者简介
张子玉,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副院长,副教授。
祝汉辰,浙江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之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