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发挥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的思政育人功能
发布时间: 2025- 04- 22| 来源: 浙江日报| 浏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蕴含丰富的思想资源、理论资源、育人资源,折射出真理的力量、实践的力量、时代的力量。我们要选好用好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培养人,增强立德树人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构建理论学习与实践认知相互验证的育人方式

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蕴含丰富事实、数据,最具说服力、感染力,通过理论与现实的有机融合,激活理论学习与实践认知相互验证效应,最能让人信服。

用现实活化理论。人的认知活动不仅仅是大脑中的抽象过程,而且是与感知经验紧密相关,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而形成的,真正的知识存储于人类的身心体验中,需要心理的参与。利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提供的真实的沉浸式体验,塑造具身性体验环境,增强学习者对理论学习内容的多通道感知和情境体验,形成有意义、有价值、有行动、有感情、有思想的具身认知,能够极大地帮助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实践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用理论照亮现实。人是历史的、文化的存在。人既不是以白板式的头脑观察现实,也不是以价值中立的态度观察现实。人的观察总是渗透着理论、负载着理论。理论思维是以理论把握现实、引领实践、发展文明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力量。在面对新时代伟大变革丰富的现象时,要教育引导学生用理论思维驾驭复杂的现实,引导学生对“现实的人”“现实的历史”“现实的生活”从理论上加以理解,自觉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去把握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揭示客观规律、预见事物发展必然趋势的内在逻辑,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就是用现实活化理论、用理论照亮现实的生动写照。

打造高阶认知与四维育人相互贯通的育人生态

新时代伟大变革实践蕴含比课堂上书本知识更丰富更鲜活更具象的育人资源。将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融入思政教育,应激活高阶认知与四维育人协同效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高阶认知是全面发展的基石。我们可以用四层教育心智塔描述认知能力教育层级:常识层次的教育使人具备作为常人应有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在社会中正常生活;知识层次的教育教给人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理智知识;智慧层次的教育帮助人将所学的常识和知识等转化成自身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客观外在的常识和知识真正变成自己主观世界的一部分,并形成相应的实践能力;精神层次的教育则使人能够在更深层次上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规律,并建立自己思想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信念。在前两个层次,知识学习往往只达成了使人“知道”的认知发展,而后两个层次的高阶认知教育是思政教育努力的目标,它是人类心智和认知进化的高级阶段,对于个体适应复杂环境、解决复杂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达到高阶认知层级,才意味着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增强,人的本质力量的提升。

四维协同是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将新时代伟大变革融入思政教育包含知识、生命、道德和审美四个基本维度。这意味着,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讲清认识的方法和分析的逻辑,而且应提供应对问题的人生建议和生活指导;不仅要注重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之间高度契合的内在机理,而且应注重培养学生将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将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立场统一起来,将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与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联结起来;不仅要注重让青年学生领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之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

凝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的育人合力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不是书斋里的抽象哲思,而是来自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体系,只有在生动的实践中才能将它讲鲜活、讲出彩。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激活社会大课堂对高校小课堂的倍增效应。

建强“大课堂”。要将实践教学作为重要教育渠道,促进思政课与社会的深度融通。将思政课搬到之江大地、扎根社会最前线,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省域层面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丰硕成果。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以乡土为学院,组织学生主动融入美丽浙江、“千万工程”建设的第一现场,使之在实践中更深刻地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洞察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体认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更好地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之美。

优化“大平台”。通过党建联建,引领教学、科研、实践、思政四位一体,打造“@第一现场”实践基地,推动课上课下协同、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目标。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聚焦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共同富裕与人的全面发展等时代命题,与杭州国家版本馆、福建漳浦县、江苏永联村等共建“@第一现场”实践基地,开展党建联建,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培育“大师资”。建立健全相关职责约束机制和合理激励机制,调动校内校外人员主动参与“大思政课”建设的积极性,是促进高等院校提升育人动力的关键环节。积极吸纳优秀的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的建设者、亲历者作为师资力量,从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明确人生的正确方向,找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各种问题的科学方法,增强抵御各种错误思想的能力,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作者:江河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来源:《浙江日报》2025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