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社科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对全省社科联组织和社科工作者提出“真”“情”“实”“意”要求,并强调要使社科联真正建成“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之家”。省社科联于2022年启动省级“社科之家”建设工作,旨在以“学术研讨的活动平台、社科普及的重要窗口、凝聚人心的精神家园”为功能定位,面向学者、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打造学术交流中心、社科普及中心、社科服务中心,凝聚社科专家学者,培育社科志愿队伍,吸引社科爱好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打造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平台。
现开设“社科之家”专栏,专题展示省级“社科之家”在服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方面的生动实践。
2025年初,位于浙江最南端的苍南县迎来了一场社科盛会。由温州市社科联主办、苍南县社科联协办、苍南书城承办的“2025温州市社科普及新年交流会”圆满落幕。这场会议不仅系统总结了过去一年社科普及的丰硕成果,更擘画了新一年社科之家的创新蓝图。作为省级社科之家的苍南书城,以“光之书城”为设计理念,以书为纽带,以文化为根基,在浙南大地上点亮了一盏社科之灯,成为全民阅读的“追光者”与社科普及的“领航者”。
以书为桥:传承文化根脉,凝聚社科使命
自2022年10月获评省级社科之家以来,苍南书城始终将“文化传承,服务社会”作为核心理念,通过全民阅读推广与社科知识普及,构建起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2024年,苍南书城共举办各类活动110余场,其中品牌项目“横阳讲坛”开展社科阅读分享20余场,吸引超3000人次参与。这座曾获评“全国最美书店”的文化地标,以阶梯式半开放的横阳讲坛为核心,累计举办活动400余场。周末的讲堂内,既有曹文轩、王家新等国内知名作家分享文学感悟,也有非遗传承人讲述匠心故事,还有行业专家开展科普讲座。这里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微殿堂”,更成为苍南市民汲取精神养分的“文化客厅”。
“书城承载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文化传承的使命。”书城负责人表示。从《浙江苍南南宋状元群体现象研究》《浙江苍南海防文化研究》的出版,到“千里江山万里海”国防教育演讲比赛的举办,苍南书城始终以书为媒,将社科普及融入地方文化根脉之中。
以书为链:跨界破圈共生,激活社科生态
苍南书城的创新实践,在于以书籍为链条,串联起教育、生态、艺术等多领域资源,构建起“跨界共生”的社科普及新生态。
在自然教育领域,书城联合温州市绿眼睛生态保护中心举办观鸟讲座,让读者在互动中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意;在教育领域,“蓝绿山海·锦绣苍南”教师文学笔会邀请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等名家,助力教师群体提升文学素养;在戏剧文化领域,“浙学视域下的采茶戏研究座谈会”汇聚省社科院副院长许军等专家学者,深挖本土茶戏文化,为传统艺术注入学术活力。
“社科普及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多元共创。”书城通过跨界合作,让教师、生态工作者、非遗匠人等群体成为社科知识的传播者,形成“人人都是社科使者”的生动局面。
以书为犁:深耕乡土沃土,播种文化共富
作为省级社科之家,苍南书城以书籍为犁铧,深耕基层土壤,将社科力量注入乡村振兴的田野。
2024年,书城联合新华书店与文化特派员开展“社科下乡”行动:将恐龙科普展搬进社区,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以图片展和“听书墙”形式解读《读懂“千万工程”》,让农民群众“看得懂、听得进”;推出“视听结合”的阅读模式,把政策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指南。这些创新举措,让社科知识跨越城乡壁垒,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
与此同时,书城依托省级中小学研学基地优势,推出“1+N”特色研学体系:青少年通过“少年店长”体验书式生活;中小学生参与非遗手工、科学实验等互动课程;成人则在“舌尖上的苍南”美食研学中品味山海风情。全年80余场研学活动,让不同群体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社科魅力。
以书为窗:透视文明脉络,彰显文化自信
苍南书城不仅是一座文化空间,更是一扇透视人类文明的窗口。其核心文化区以“轴心时代”“中国时代”“我的时代”等主题阶梯串联文明脉络,入口处“苍南之根”与“世界之源”的设计,寓意本土文化与人类智慧的深度交融。非遗研学区通过矾塑、夹缬等互动装置,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生。
作为温州市首个省级“社科之家”,苍南书城联合苍南县社科联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2023年推出“横阳讲坛”全民阅读品牌系列活动,涵盖新书分享、文史研讨、政策宣讲等形式,惠及不同群体。此外,苍南书城先后获评“浙江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阅读空间新榜样示范基层店”等荣誉,与省内多家基地联动开展学术研讨,进一步扩大社科影响力。
从“全国最美书店”到“省级社科之家”,苍南书城以书为媒,以光为引,在浙南山海间书写了一部文化赋能的生动篇章。
(苍南县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