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省社科普及重点基地杭州西湖国学馆,从珍藏于杭州孔庙的1200年前的石刻星象碑切入,以《步天歌》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古代天文与现代天文相融合的科普研学活动,并沉淀出一套深受公众特别是小朋友们喜爱的天文启蒙系列丛书《唱享〈步天歌〉》。浙江社科将陆续分享《唱享〈步天歌〉》丛书中的精彩内容,与广大读者一起打开宇宙与人生的“视界”。
唱享《步天歌》,给孩子的星空启蒙
在星空下唱起千年歌谣,一步一句通晓满天星官;在星图中探索奇妙形象,博览鲜活的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在故事传说里把握中国人的天地观,旁窥华夏文明的灿烂“星轨”。
《步天歌》是一部怎样的书?
导读
满天的繁星,怎么记住它们的名字和位置呢?智慧的古人用一首长歌,记下了全夜空一千四百多颗星星!这就是中国古代学习天文的必读书——《步天歌》!
据传,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隋朝,一位法号为丹元子的隐居者,总结前人经验,整理全天星官,创作了这部认星歌谣的最初版本。后来,唐朝人王希明又对歌词作了修订。从此,《步天歌》成为记述中国星象的代表作,流传至今。
《步天歌》是最早一部完整清晰记录了“三垣二十八宿”中国星官体系的星星花名册。原书共31个章节,二十八宿,每章先描述本宿的宿星,再描述它所统率的各星官与主体间的相对方位关系,三垣也是如此。
《步天歌》全篇用生动的韵文编成,七字一句,朗朗上口。它的文辞浅显好记,内涵却十分丰富和完备,“句中有图,言下见象”,念着唱着就仿佛能看到生动的画面!
在一段段简单、好听的歌谣中,一步一句一抬头,我们便如同漫步于璀璨星空,发现杂乱无章的星星们在流动的音符中变幻为各种生动的形象,在各自的位置上有序运行。手捧《步天歌》,真能步天而歌,让广袤的星空充满平易的诗意!
东方苍龙七宿·角宿
东方苍龙,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个星宿组成。先民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这七宿想象成一条飞舞天际的长龙。其中角为龙角,亢为龙颈,氐为龙胸,房为龙腹,心为龙心,尾为龙尾,箕为尾末。
一、角宿
角宿是东方苍龙的第一宿,也是二十八宿的起点。顾名思义,角宿正象征着龙的犄角,是名副其实的“顶头老大”。
角宿包括11个星官, 总共45颗星星。在每一宿的诸位星官中,人们选取一位星官当小队长,以它的名字来命名整个星宿。比如,角宿这片天区共有 11 个星官,“角”这个星官就是小队长。
二、步天歌·角宿
三、角宿文化拓展·民俗
春耕祈福:二月二,龙抬头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大人们就会说“二月二,龙抬头”,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从古时候起,人们就观察到:每年二月初农耕开始的时候,天上苍龙七宿的角就会在傍晚时分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升起,好像神龙正在迎着春天昂扬抬头!这个现象被形象地称为“龙抬头”。不过因为岁差的影响,现在想在二月二看到“龙抬头”,要等到夜里十点左右了。
星星的足迹就像一个大时钟,指示着地上的农时。“龙抬头”的日子又被称作“春耕节”,成为重要的农耕象征,也演化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节日。人们在这天向苍龙祈福,希望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四、角宿文化拓展·建筑
第一道门:文庙中的棂星门
你去过孔庙吗?为什么第一道门叫“棂星门”呢,是不是和星星有关?
在中国古代,孔庙(又称作文庙)是供奉儒家学者祖先的圣地,常与学校建在一起,形成“庙学合一”,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教育建筑。
走进各地的文庙,第一道门就是棂星门,一般为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它的来历,与角宿有着密切的联系。角宿中的“天田”是左龙角,代表天子的籍田,又称作“灵星”。古人崇拜星辰,汉代祭天就要先祭灵星。
后来,可能因为“灵星”的位置和形状就像“天门”上的窗棂,对它的称呼也演变为“棂星”。我们其实可以在很多古代祭祀场所看到“棂星门”。而文庙中修建“棂星门”,正象征着“尊孔如同尊天”,也喻示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星官相比,体现出大教育家孔子的崇高地位。“天门”边上紧挨着“进贤”,又寓意着天下贤才、文人学士都能汇集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