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保莉 赵立龙 叶余建: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 2025- 02- 21| 来源: 浙江日报| 浏览: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长期以来,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在资源禀赋差异、地理区位优劣、要素配置失衡等多重影响下,传统经济动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效力有限。数字经济作为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动能。浙江是数字经济大省,同时肩负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要继续巩固数字经济优势,以数字化手段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数字经济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增强山与海发展均衡性。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内涵在于增强区域发展韧性与区域之间协调性。数字经济突破时空壁垒,在一定程度上使后发地区摆脱了先天资源禀赋对本地发展的刚性约束,实现人才、技术等优质要素资源跨区域流动、共享。同时,数字经济加快了信息流动速度,促进创新资源和知识技术溢出扩散,并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区域间产业技术分工布局更趋优化,为后发地区摆脱产业层次低瓶颈、提升区域创新能级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浙江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念好新时代“山海经”的关键力量,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强化数字赋能山区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经济飞地等平台建设,激活山区县数字经济“一池春水”,提升西南山区与沿海地区发展均衡性协调性。

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从空间经济学视角出发,培育增长动能和追求空间正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两大条件,前者是“做大蛋糕”,后者是“分好蛋糕”。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极大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加速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做大物质“蛋糕”。数字技术的高渗透性通过“网络赋能”“平台赋能”“数据赋能”等方式,促进城乡资源共享化、就业机会多样化、区域发展协同化,提供更加有效的发展成果共享机制,把“蛋糕”分好。浙江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创造更多基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财富;以数字技术为手段优化三次分配机制,创造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机会;以数字新基建为抓手,弥合区域间“数字鸿沟”,为拓宽发展渠道、创造新增就业、做好分配调节、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提供新动力。

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发展势差,是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战略基点。在供给端,数字技术可改造传统种养业;在需求端,数字普惠金融、电商等数字新业态可与特色农产品、古村落文化和山区独特地貌等农业农村资源结合,从而提高其商品化率和扩大销售范围,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浙江以加快乡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为引领,大力推进“浙江乡村大脑+浙农系列应用”体系建设,扩大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流通营销、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等领域的融合应用,逐步形成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乡村经济社会运行新基座,为增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势能持续提供动力。

建设普惠共享公共服务体系。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本要求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数字技术赋能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与服务模式变革,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可及性。其次,数字经济催生数字养老、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等数字服务创新,促进优质公共服务更加智能普惠共享,缩小城乡间、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在全国率先推进“掌上办事之省”“掌上办公之省”建设,构建形成优质普惠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政务服务和监管效能的一体化、社会管理和公共安全的协同化、民生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普惠化。

持续巩固数字经济优势

创新数字技术应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要遵循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发展规律,深挖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浙江省大数据交易中心建设,创新发展数据产品、数据应用场景等新业态,释放数据生产力。通过加强规划对接、产业协作、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在后发地区共同打造一批数字发展高地,不仅有助于提升浙江省自身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还能促进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契机,优化区域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在推动各区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水平和层次,因地制宜推动后发地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缩小区域及群体间数字鸿沟。加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消除要素流动壁垒,统筹数字乡村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避免数字歧视、数字垄断等现象发生。鼓励数字经济与“飞地经济”结合,充分发挥数字溢出效应,促进先发地区带动后发地区。推动“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系统等新技术设施向山区县延伸覆盖。提升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等特殊群体的数字素养和技能,使乡村地区居民、弱势群体更好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持续推进数字普惠利民。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就业、智慧文体、智慧住房、智慧助残等数字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加快“三农”数字化转型,完善提升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产品等新业态,进一步加大农村数字人才培养力度。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建设并拓展“城市大脑”应用,构建整体智治、共享协同、服务集成的服务型数字政府。

作者:史保莉 赵立龙 叶余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来源:《浙江日报》2025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