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2022年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到要提升南孔文化的影响力;2022年磐安县榉溪村孔氏家庙入选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婺州南孔文化是宋韵文化的重要子集,是浙江践行“八八战略”、助推“两个先行”的稀世载体,也是磐安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很高境界的富”的有力文化支撑。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了擦亮“婺州南孔”“金名片”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婺州南孔文化发源于南宋初年,是宋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婺州南孔圣地,磐安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应以“深入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婺州南孔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把婺州南孔文化“金名片”擦得更亮,为磐安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同富裕山区样板县提供文化滋养和精神力量,赋能“两个先行”。
一、婺州南孔文化传承弘扬的基本现状
磐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其中,榉溪孔氏家庙被称为“孔氏第三圣地”,她有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孔氏家庙,是孔子后裔在南方的最大聚居地,每年举行祭孔典礼已延续八百多年。根据《磐安县志》,衢婺同宗,孔氏婺州南宗与孔氏衢州南宗、孔氏曲阜北宗合称为“三宗鼎立”。这是全国仅有的三处“孔氏家庙”所在地之一,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加入中国孔庙保护协会,2022年入选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
婺州南孔文化,既是宋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磐安“婺州南孔,人文榉溪”的重要文化品牌,还是磐安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打造共同富裕山区样板县的重要基础。近年来,磐安深入挖掘婺州南孔文化资源,持续加大传承研究弘扬婺州南孔文化的力度,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一是加强基因解码。先后出版了《婺州南孔探源》《沉浮榉溪》《走进榉溪》《榉溪故事》《如在》等系列著作;二是加强文物保护。截至目前共修缮5个门堂、83间古民居,通过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重点村保护规划验收;三是加强文化传承。常态化开展祭孔大典、加强“婺州南宗祭孔大典”省级非遗项目保护与传承;四是创新文化弘扬。举办“南孔阙里”研学游、儒学夏令营、弟子规培训班、祖训家规教育等活动,着力打造榉溪乡土儒学基地、人文旅游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
二、关于婺州南孔文化传承弘扬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近年来磐安县在婺州南孔文化的传承弘扬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应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以“浙江文化标识”的培育和“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擦亮“婺州南孔”“金名片”。
(一)强化规划和整体设计引领
一是编制专项规划。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提高认识站位,将“婺州南孔”置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浙江文化标识”培育的大视野,编制县级专项发展规划,作为传承弘扬婺州南孔文化的行动纲领。二是出台专项政策。从资金、税费、用地、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为婺州南孔文化传承弘扬提供有效保障。三是设立专项基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新乡贤的积极性,设立婺州南孔文化产业发展基金,遵循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加强婺州南孔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支持婺州南孔文化相关企业集聚发展,打造婺州南孔文化特色产业基地。
(二)强化学术与品牌项目打造
一是加强文化研究。以婺州南孔研究会为平台,以课题项目等形式借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构建“大研究”格局,深入挖掘婺州南孔文化的历史变迁、内涵特点、时代价值、当代传承,加强推介婺州南孔的视频制作,加强文旅结合的线路设计,加强婺州南孔的文创设计,为深化婺州南孔文化基因解码及转化利用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二是扩大品牌效应。聚焦“婺州南孔”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品牌包装、品牌设计、IP形象及系列产品。在“婺州南孔”阙里定期召开全国性的儒学研讨会,深化与曲阜北孔、衢州南孔、甚至与台湾方面的交流合作。定期召开全国性或地方性的教师表彰大会、教学研讨会、中外《论语》诵读大会、道德模范或文明家庭表彰大会,持续扩大“婺州南孔”的县内外影响。文旅康养结合,向全省乃至全国职工推介工会旅游、职工休养、教师培训等,争取进入其招投标名单。开发“婺州南孔”品牌的家宴、小吃、农产、书包、文具、茶杯等文创产品,延长文化产业链。三是拓宽宣传渠道。坚持线上与线下结合,充分发挥“三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优势,以贴近时代、贴近大众的方式讲好“婺州南孔”故事,推动婺州南孔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强化智力与人才队伍支撑
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认真调研分析人才需求,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制定实施专项引进计划,拓宽人才交流引进渠道,建好婺州南孔文化传承弘扬人才储备池。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储备。传承弘扬婺州南孔文化,需要各类人才的智力支持,特别要加强学术研究、经营管理、设计创意、市场营销、宣传策划等方面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通过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等途径,构建婺州南孔文化人才全链条培养体系,充分满足人才数量需求,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三是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创新灵活高效的人才使用、评价与激励机制,政策上更开放更配套,情感上更倾情更用心,不断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和认同感。
(四)强化环境与配套设施保障
一是健全服务体系。完善婺州南孔文旅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路标、餐饮、购物、大幅显示屏、导游、治安、卫生、消防等,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会资本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提升婺州南孔文化传承弘扬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活力。二是强化科技赋能。积极创新内容与载体,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大数据、云计算、5G网络等现代科技,着力培育文化旅游、沉浸演艺、科普研学等新业态,营造主题式、情景式、沉浸式消费新场景。三是发展乡情文化。榉溪村是孔子后裔在南方的最大聚居地,文化资源丰富,有古村、古庙、古墓、古树等,建议加强村庄历史变迁、祭孔大典、家谱族规等乡情文化的整理宣传,提炼设计“婺州南孔”的经典元素和标志性符号,应用于道路、亭台、桥梁、广场、长廊等公共建筑,编撰孔子后裔知名人物传记,设立孔子后裔名人堂,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组建婺州南孔人才联谊会,吸引村外孔子后裔寻根问祖回报家乡。
作者简介:
孙丽珍,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吴锡标,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二级教授。
课题信息:
本文系“社科赋能山区(海岛)高质量发展行动”2024年浙江省社科规划“社科赋能行动”专项课题“擦亮“婺州南孔”“金名片”的对策建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浙江省文化工程重大课题《南孔文化传承发展系列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之江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