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社科夏令营”为青少年打造多彩假期
发布时间: 2024- 09- 10| 来源: 嘉兴市社科联| 浏览:

为了更好传播社会科学知识,丰富青少年暑期社会文化生活,嘉兴市社科联联动县(市、区)社科联精心组织策划“社科夏令营”,依托基层公共文化阵地,用好“嘉里社科”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春泥计划”“童守护”“暑期公益班”“科普进万家”等主题活动,为青少年搭建了连接知识与实践的桥梁,拓展了社科普及范围与成效。暑假期间,全市累计开展各类科普活动2730余场次,吸引青少年参与超5.6万人次,在新华网、新华社、中国网、潮新闻等省级以上媒体平台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比如,海盐县“社科普及基地让非遗‘活’起来”在新华网客户端浏览量超68万;海宁市“青少年社科活动,让暑期有‘知’有‘味’”在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超47万。

精准对接需求推动社科普及“热”起来

针对青少年群体求知欲旺盛、学习积极性高、探索主动性强等特点,针对性开展了三类活动,社科普及在这个暑期“热”了起来。一是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类活动。邀请乡土专家、文化名人、行业带头人和“文化特派员”等给孩子们授课,宣传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民俗文化知识、阅读写作知识、安全教育知识、消防急救措施知识等。比如,嘉善县的“恐龙来了”“有趣的敦煌”等系列科普讲座场场爆满,孩子们表示受益良多。二是举办非遗和传统技艺体验活动。围绕棕编、漆扇、泥塑、印刷术等非遗文化和传统舞龙、皮影戏等技艺,组织青少年跟着非遗传承人亲手制作和体验,感受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他们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秀洲区“小石榴养成营”的非遗棕编活动、“传承经典,光影童心”皮影戏科普活动,还没开始就早有小朋友候场观望,个个都跃跃欲试。三是组织科普研学线路打卡活动。为了让孩子们深度学习各类知识,增添学习乐趣、强化学习效果,南湖区精心组织了“礼堂U学”有礼研学、“普光小木匠 初心在方寸”少儿木工研习等活动;嘉兴港区则带孩子们走进科普基地,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太空与海洋之旅”,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了文化与科学的魅力。

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基层阵地“火”起来

把暑期青少年社科普及与基层阵地打造运用结合起来,市、县、镇、村(社)四级联动,把暑期青少年社科普及与社科普及基地、社科之家等基层阵地打造运用结合起来,为社科普及活动提供场地资源的同时,让基层阵地进一步“火”起来。一是用好红色科普基地。围绕弘扬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平湖市开展了以“少年逐梦社科行”为主题的“社科夏令营”系列活动,充分利用毛泽东同志新仓经验批示展示馆、于以定同志革命事迹陈列馆、红色转角湾等红色社科普及基地,结合追寻红色记忆社科线打造,开设学党史系列活动82场,红色科普基地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二是用好传统文化阵地。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嘉兴、热爱嘉兴,海宁市组织暑期班“小候鸟”们来到金庸故居、徐志摩旧居等传统文化社科普及基地,鼓励小朋友们结合基地所见和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以画笔为媒,制作出心中的“侠客行”折扇,与家长们一起探索武侠世界的文化奥秘。三是用好现代科普阵地。为了让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更好地传播到广大青少年群体中,嘉兴市各县(市、区)社科联加强社企联动,带领青少年走进企业、学校的科普场所。比如,桐乡市组织小朋友来到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社科普及基地,观看科普纪录片、体验高铁模拟驾驶、探寻蚕桑文化、乘坐VR时空飞船等,体验现代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嘉兴经开区邀请青少年走进嘉源饮用水公司,“沉浸式”体验饮用水制作流程,让孩子们感受到“水”的来之不易,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庭和社会不断提高节水意识。

实践助力成长推动志愿队伍“强”起来

把开展“社科夏令营”作为提升社科志愿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鼓励专家学者、返乡大学生、有专长的小朋友等志愿者在活动中发光发热,让社科志愿队伍力量“强”起来。一是发挥专家志愿者作用。邀请“嘉里社科”志愿者结合专长为青少年举办讲座、授课等活动。比如南湖区依托“禾城老底子”社科志愿队伍,邀请本土文史专家崔泉森等学者深度挖掘讲述本地历史人文故事;海宁在暑期开设“长者课堂”,特聘“五老”导师为青少年讲述海宁潮、海宁名人和硖石灯彩三大文化。同时,吸纳新的专家加入志愿服务中,比如海盐邀请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协儿童文学创委会委员,鑫藏修公益书屋创始人金旸与200位师生畅谈“作文中的想象”。二是吸引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积极组织在嘉大学生参与暑期社科志愿活动,比如嘉善县在香湖社科之家开展“家燕归巢”暑期公益课堂系列活动,链接返乡大学生作为社科志愿者,为学龄孩童提供作业辅导、绘本阅读、故事大会等公益服务;又比如秀洲区积极发动志愿队伍中擅长理论宣讲、文化传播、组织策划的大学生,让其担任活动讲解员、辅导员、助手等角色,不仅增强了活动的组织力量,还促进了青少年与志愿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三是培育“小小”志愿者。通过暑期社科普及活动的开展,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主人翁意识,提升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志愿服务素养。比如,海盐县举办第七届“同心营”开营仪式暨小小讲解员大赛和“‘传承—启梦,再现出版巨擘风采’小小讲解员暑期实践”等活动,培训37位小讲解员成为家乡代“盐”人。

嘉兴市社科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