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存与斗争实践中不断累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兴旺下来的一个优良的传统体育健体强身项目。传统武术主要流传于民间,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民俗文化也和武术相关联。民间武术之所以能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与其融入了民间民俗生活有很大关系,从而助长了它的生命力。民间武术的生存环境是以农村为主的民间,习练群体以民间社会人士为主。因此,它孕育了很多具有本地域特色的武术拳种、体系,并衍生出很多与武术相关的民俗体育活动,淋漓尽致地呈现出了其以武术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底蕴。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民间的武术活动常常以民间游艺的形式在农闲或庙会期间表演,娱乐百姓,成为约定俗成的民俗活动中的一部分,反映了武术浓厚的民俗色彩。例如舞狮、藤牌舞、掼牛、船拳、五常十八般武艺等活动都与武术相结合在一起,讲究武术功底,要求身法、步法等。这些民俗体育文化遗产,均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不仅丰富了百姓的日常生活,而且成为具有历史记忆的文化遗产。
嘉兴掼牛
“掼牛”被称为中华五千年武术文化之先祖,秉承回族武术查拳、心意六合拳等之精髓,融合中华武术文化与回族宗教文化之精华,吸取现代竞技体育之形式创新发展而来,逐渐形成在喜庆节日时举行的民俗竞技活动。
远古时期,掼牛的目的是为了宰牛、杀牛,而如今掼牛一词代表的是一种勇士和牛之间的平等较量。嘉兴掼牛,赋予了掼牛不一样的内涵。它蕴含着不一样的爆发力,传承着不一样的历史使命,同时它又倡导着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处。
嘉兴掼牛始于宋元时期,由迁徙而来的回民带入嘉兴,常在回族同胞欢庆穆斯林“宰牲节”时举行。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具有嘉兴本土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而且大多在喜庆节日时举行。积习相沿,经久不衰,是带有东方文明独特魅力的民间游乐活动。其风情可与西班牙斗牛相媲美,被称为“东方一绝”。
嘉兴掼牛需要一定的武术功底,在“掼牛”的过程中运用武术中的闪、展、腾、挪、跌、打、擒、拿等技巧,因此这项民俗活动与武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一、嘉兴掼牛的历史起源
掼牛最初起源于马家浜文明,远古的嘉兴先民从抵御野牛的攻击、捕杀牛到将牛进行驯化,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抓牛技巧,这便是掼牛的最初萌芽。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向前推进,抓捕和驯服牛变得不再重要,也就不再盛行。一直到宋元时期,嘉兴的回族居民开始将抓牛的技巧运用到他们的传统节日"宰牲节"上,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尝试,充实更多的技巧性,使其更具观赏性,形成现代掼牛的雏形,从此掼牛运动开始在嘉兴回族同胞中盛行,因而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嘉兴的武术家将船拳、心意六合拳、查拳等中华优秀传统武术融入其中,使其在技术发展上日臻完善,观赏性大幅提升,逐步形成现代掼牛运动。
马家浜文化的孕育,让掼牛有了最初的萌芽;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为嘉兴带来了回族文化和更加丰富的武术文化。然而掼牛成为一项运动则要从元代开始说起。自元代开始,河南等地的部分回族人民迁徙嘉兴,在繁忙的劳动之余,斗牛以娱,进而演变为节庆、喜事中表演斗牛助兴。据《嘉兴市志》记载,掼牛是嘉兴市回族人民的传统体育项目,由生产活动(宰牛)逐渐演变而成,以前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都要表演这一项目。
二、嘉兴掼牛的表演内容
现在的掼牛主要以单人掼牛表演为主。掼牛开始,掼牛士先对牛进行挑逗,面对犄角似剑的怒牛,不慌不忙,两手紧按向他刺来的双角,寻找机会,用力一甩,将牛头拧向一侧,死死用力按住。一拧一扛一压,就让强壮的公牛摔了个四脚朝天。
嘉兴掼牛,与西班牙的斗牛不同。掼牛士凭借勇气与力量赤手空拳与牛搏斗。惯牛士面对的对手是比自己重五六倍的公牛。在掼牛过程中,公牛在摆脱掼牛士的控制时会拼命挥舞犄角,甚至发狂冲撞,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待人与牛开始对峙,掼牛士就需要运用武术中灵活的身法,在运动中寻找机会双手擒住牛角,任其上下左右甩动,使牛角每次都甩空,犹如打太极拳一般,叫牛用不上劲,无论怎样挥动牛角,都像打在棉花上一样。待牛"空甩"一阵感觉力乏时,掼牛士猛地把牛头扭向一侧,用头部、肩部或单臂等身体部位将牛头“别住”。这时已是力与力的较量。掼牛士使用武术的内力,死死别住牛头,并运用摔跤的技巧,巧借牛的力量,迫使公牛移动起来。在公牛抬脚的一瞬间,掼牛士一使劲,牛头被拧成了大调角,公牛失去重心,翻个四脚朝天。这一过程中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则,掼牛士根据自己的体质、技巧和牛的不同性格选择用手臂、肩膀、头部等身体部位与牛角力。
掼牛的技术融合了查拳、心意六合拳、江南船拳、硬气功等多种拳法精华,其动作要点可以归结为“扛”“拧”“压”三个字,这也是整个技术动作的核心。掼牛有四大基本摔法:单臂摔、双臂摔、顶摔、扛摔。
(1)单臂摔
掼牛士面对牛,右(左)手托住牛的下颚,另一只手抓住牛的一侧犄角,将牛的下颚尽力往上推的同时,顺着用力方向顺势牵拉牛角,使牛头上仰并且成扭曲状态,当牛重心不稳时,抓住时机双手合力、顺势上步,利用全身的力量向牛失去重心的方向用力下压使其摔倒。
(2)双臂摔
掼牛士面对牛,双手握住牛的双角,用肩顶住牛的下颚,双手下压使牛头上仰,利用脚步移动迫使牛头偏向一侧,使其颈部成扭曲状态,当牛重心不稳时,抓住时机,肩和双手都向牛失去重心的方向用力下压,腰胯用力结合全身力量将牛摔倒。
(3)顶摔
掼牛士面对牛,双手握住牛的双角,用头顶顶住牛的下颚,双手下拉使牛头上仰,利用脚步移动迫使牛头偏向一侧,使其颈部成扭曲状态,当牛重心不稳时,抓住时机肩和双手都向牛失去重心的方向用力下压,双腿用力蹬地结合全身力量将牛摔倒。
(4)扛摔
掼牛士面对或背对牛,潜入牛的脖子下面,用力扛起牛的前腿,将牛的两只前腿扛于肩上,最后用力将牛向侧面摔出,使牛摔倒在地。
三、嘉兴掼牛中的武术内容
武术的鼻祖就是人与牛斗,中国式斗牛,目的不在于杀牛,而在取胜,以武止蛮。嘉兴掼牛直接起源于武术摔跤,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利用武术的闪转腾挪、跌打擒拿等技术,综合运用排打功和形意六合拳等武术技法和手法,并还囊括了各种武术表演技法。浙江省武术协会副主席陈顺安说:“掼牛技法是由中华武术中的‘擒、拿、摔、打’提炼演变而来。”
斗牛勇士们在斗牛之前先走起鸡步、虎步、龙步——总共有10种动物的形态模仿,这是南宋名将岳飞创立的形意六合拳,现被作为掼牛士锻炼和热身活动。同时“斗牛”背景民族音乐的运用、斗牛士民族服饰的设计制作,使得该项目文化底蕴深厚,观赏性强,可与西班牙“斗牛”媲美。
有着“中国式斗牛第一人”称号的韩海华认为,“有武术内功托底,有摔跤的灵活性,有硬气功的爆发力,牛就可以被快速制服。”因此作为中国掼牛士首先要称为“武林高手”。
浙江省社科联社科普及成果
成果名称:浙江传统体育文化之武术民俗活动
负责人:程伟强
推荐单位: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