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社科·科普|寻味二十四节气・处暑
发布时间: 2024- 08- 22| 来源: 省社科联| 浏览: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是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三伏已过或近尾声、炎热的夏天到此结束。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俗称“秋老虎”)的影响,处暑过后仍有一段时间持续高温,天气由炎热向闷热转变,真正凉爽的天气一般要到白露前后才会出现。

处暑这一节气提醒人们秋季正悄悄到来,要注意预防“秋燥”,也意味着自此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浙江沿海都要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俗称“开渔节”。自1998年象山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开渔节后,每年的开渔节上,不仅有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还会开展各种文化、旅游、经贸活动,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客商、游客前往。

这段时期,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开渔节那一天,原本帆樯林立、千舸锚泊的平静海面,瞬间成为机器轰鸣、汽笛长鸣、百舸齐发的活跃场景。开渔节的主要内容有千家万户挂渔灯、千舟竞发仪式、文艺晚会专场、海岛旅游、特色产品展销、地方民间文艺演出等活动。

龙眼配稀饭

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是老福州人的生活习俗。处暑时节是龙眼大量上市的时候,龙眼偏温性,具有益心脾、补气血、滋补养气的作用。龙眼配稀饭,老一辈的吃法就是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

吃鸭

南京有一个老习俗,叫做“处暑送鸭,无病各家”。要是有老人在家的话,多半会炖上个“萝卜老鸭煲”或者来个“红烧鸭块”。好客的中国人会先端上一碗送给邻居,然后才是自己全家人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通。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如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处暑这天,北京人一般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鸭子全身都是宝。鸭肉味甘、咸、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骨蒸劳热、小便不利等。乌骨鸭药用价值更大,结核病患者可以减轻潮热、咳嗽等症。老母鸭能补虚滋阴,对久病体虚者或虚劳吐血者均有补益作用。

煎药茶

煎药茶的习俗自唐代就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都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江阴市区街头有专门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制作酸梅汤很简单: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制有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类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另外,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也是不错的饮品。还要少吃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