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届省哲社奖获奖成果|《赋能型政府——新一代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理论建构》
发布时间: 2024- 07- 15| 来源: 省社科联| 浏览:

编者按

2023年12月,第二十二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本届优秀成果奖共评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应用对策研究与科普优秀成果奖和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三大类299项,其中一等奖60项、二等奖179项、青年奖60项。获奖成果紧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重大命题,按照“真”“情”“实”“意”总要求,围绕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主线,立足浙江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伟大实践,聚焦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研究前沿,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发出浙江声音,彰显了浙江学人深厚的学术积淀、缜密务实的学术方法和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点击播放视频


成果

浙江大学黄先海教授和宋学印副研究员合作的论文《赋能型政府——新一代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理论建构》,发表在2021年第11期《管理世界》杂志,获“第二十二届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应用对策研究与社科普及类)。

简介

政府和市场关系,是经济学理论研究与各国经济发展实践的世界难题。基于边界和功能的视角,英国工业革命至今约260余年的现代经济增长历程中,政府和市场关系经历过1.0版守夜型政府、2.0版规制型政府以及3.0版发展型政府。历代政府和市场关系具有各自的理论基点、短板缺陷与应用危机。基于对现有理论资源的充分借鉴,结合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中政府行为的经验吸收,本文提出新一代政府和市场关系即赋能型政府理论,核心内涵体现为对市场主体的发展机会与条件,进行中立普惠的要素赋能、知识赋能与信息赋能,改善市场主体的动态竞争能力及分布结构,实现竞争兼容、市场增进与分配优化的政府行为理论及政策体系。

本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从理论贡献来看,第一,赋能型政府理论突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传统架构,是对构建中国风格、兼容一般规律与规则的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的新探索。赋能型政府既是对东亚经济体广泛实施的传统发展型政府功能的超越,也跳出发达条件下诸如欧美经济体实施的“守夜型”或规制型政府的理论束缚。相对于规制型政府,赋能型政府在保障基本的市场竞争制度框架之外,还对市场中的主体行为实施并非限于“规制”的影响,但相对于传统发展型政府,赋能型政府的介入模式不是有偏干预,而是对市场主体进行中立赋能,优化经济主体的发展机会、条件及能力分布长期结构,进而在兼容效率机制下赋能市场、激励竞争,实现创新驱动、福利增进的高质量增长。第二,赋能型政府的效应机理在于规避了传统政府介入的信息约束、价格扭曲与俘获困境,对现有政府行为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方向。政府介入发展行为面临的主要约束是因信息不对称、有偏选择导致的价格扭曲,并滋生俘获困境。赋能型政府的介入方式是:第一,非价格扭曲的要素与信息供给扩张,在供给侧促使潜在企业与在位企业面对一个统一的、扩大的、普惠的要素供给市场,缩小企业的竞争机会与条件鸿沟;第二,非有偏选择的分散化激励,在严格产权环境下实施分散化激励,实现竞争友好方式达到更高技术进步率,同时有效降低信息不确定性情景下“政府失灵”可能性,并规避政府俘获困境。

从实践意义看,赋能型政府理论是为十年来中国构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和市场关系,提供了新的重要思想资源。当前理论界与舆论界,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已有广泛共鸣,但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内涵及功能定位仍不够清晰。赋能型政府统筹政府“服务”与“规制”的双重功能,支撑市场经济一般规律下中国特色制度优势下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此外,赋能型政府理论对我国在新时期深化政府职能改革、构建新一代政策工具箱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基于本文形成的部分研究报告如统一竞争大市场、激活大国规模优势、扩大公共数据开放、加强数字赋能已获得中央及省部级以上部门多次采纳和批示。

该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赋能型政府理论提出后,引起学界和舆论界的广泛讨论。阶段性成果单篇入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2021年第46期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获得2022年第7期《新华文摘》封面收录、全文转载;获得2022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获得《光明日报》“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国家权威媒体宣传与传播。

作者简介

黄先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研究。